最近,我院皮肤科门诊接诊了一名因长期佩戴口罩后出现皮肤过敏的患者,临床表现为面部红斑、丘疹、脱屑,自觉瘙痒、干燥、紧绷不适,经抗过敏治疗及外用医学护肤品修复皮肤屏障后,症状明显好转。
我院皮肤科张芸主治中医师表示,类似的患者在疫情期间明显增多,一方面是由于佩戴口罩的时间过长,口罩下潮湿闷热的环境更容易促使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另一方面长期使用化妆品,比如BB霜、粉底这类厚重的彩妆会促使毛囊导管的角化过度,从而产生一些粉刺;再者口罩的某些成分也可能刺激皮肤,导致皮肤过敏。
那么
疫情期间市民除了选购质量好的口罩
(较透气、贴服、没有粉尘、不出绒毛)外
还应如何科学护肤呢?
一起来学习下吧!
告别口罩脸(点击查看视频)
对照!不同类型皮肤的护肤重点
据调查显示,在黄种人中,皮肤处于健康状态的不足10%,处于病态的超过20%,其余则处于亚健康状态。干燥、多风的气候和过度的阳光照射都会使皮肤水分过度丢失、脱屑;而过度的清洁容易破坏皮肤的皮脂膜;多种皮肤炎症会破坏表皮的组织结构……种种原因都会令皮肤屏障受损。
皮肤分型,你属于哪一种?
1、干性皮肤:肤质细腻,皮肤较薄,毛孔不明显,皮脂分泌少而均匀,没有油腻感。
膏型、霜型的护肤产品均适用于干性皮肤,应注意避免过度清洁。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避免因此引起皮肤瘙痒。
2、油性皮肤:面部T字区和两颊油脂分泌较多,毛孔粗大,容易形成痤疮而不易出现皱纹。
日常可使用洁面泡沫、清爽型爽肤水、乳液等产品。
3、中性皮肤:面部油脂分泌均匀,没有油腻感、不干燥,水分充足,几乎无毛孔。
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中性皮肤可能转变为干性皮肤,可使用膏型、霜型的护肤产品。
4、敏感性皮肤:皮肤较薄,毛孔较细,但容易受到外来因素或化妆品刺激,容易出现红斑、瘙痒。
此类皮肤需要使用修复保湿型的医学护肤品。
张芸建议,市民应尽量使用无刺激性的护肤品进行护肤,患有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红皮病、皮肤瘙痒症、鱼鳞病、毛周角化病、面部脂溢性皮炎等常见皮肤病患者,需要使用保湿护肤品来保护皮肤屏障。
而市民一旦发现皮肤屏障受损,应第一时间停用所有可疑的化妆品,再进行科学护理,例如使用零酒精、无香料、无色素、无致敏防腐剂的医学护肤产品。
注意!防晒系数越高越刺激
随着近日气温逐渐升高,不少爱美人士又开始捣腾防晒,务求让肌肤经受烈日的考验后,依旧能光彩照人,水润Bling Bling Bling。张芸指出,UVA和UVB是造成皮肤晒黑和晒伤的元凶,市民应避免皮肤暴晒,出外可戴太阳眼镜、防晒帽或伞,必要时需涂抹防晒产品。
其中,防晒剂分为化学防晒剂和物理防晒剂,物理防晒剂能反射UVA和UVB,不经皮吸收,可减少经皮吸收导致的某些物质的过敏反应。而化学防晒剂是将吸收的紫外线转化成热能,其成分复杂,降解的产物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可能导致某些过敏反应。
SPF(防晒系数)越高,越能防止长时间被晒伤,PA(防晒指数)越高,越不容易被晒黑。但系数越高,对肌肤的刺激也会越大。因此,如果只是平常上班,选SPF15、PA+的产品即可;如果在户外运动的话,宜选SPF25~SPF35、PA++的产品;如果是到海边游泳时,则选SPF35~SPF50、PA+++甚至更高系数的防晒用品。
敏感肌人群则应选择成分简单、功能单一的防晒产品,首选物理防晒。
提醒!使用防晒产品也需要卸妆
“使用防晒产品后,需要使用具有卸妆功效的清洁洗面奶来清洗。”张芸强调,脸部清洁也有颇多讲究。其可使堆积在脸上的化妆品、防晒霜、灰尘、油脂清洗干净,否则这些东西可能会堵塞毛囊口,刺激皮肤,引起炎症反应。
但是,清洁也要有度,频繁地去角质,过量使用洗面奶,或每天清洁很多次,都容易导致皮肤角质变薄,越发敏感、变红。她建议市民早晚各洗一次脸即可,洗面奶可根据自身肤质进行选择。
减糖!爱美人士记住5个小贴士
此外,张芸还从生活起居和饮食方面给各位爱美人士贴心建议↓↓↓
1、少吃糖类:血糖与身体的蛋白质结合,会使组织结构失去弹性。在肌肤上,它会在真皮层上累积,并改变细胞的连接,从而形成各种肌肤老化状况。日常饮食更应注意营养均衡。
2、适量运动: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身体氧气和养分的供给,促进荷尔蒙的产生,有助皮肤健康。
3、保持乐观: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笑口常开,不只让人看起来更和蔼可亲,还可让人更年轻。
4、避免吸烟:临床研究发现吸烟者会提早出现皱纹和皮肤松弛现象。
5、自我检查:经常检查自己身上是否有不正常的肿块或黑痣,如果发现就必须尽早求医或体检。
来源:皮肤科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摄图网,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