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25日,为进一步提升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推动神经重症康复护理领域的创新发展,佛山市中医院外科片举办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首届围手术期加速康复老年护理学科新进展学习班暨神经重症康复护理策略研究班。本次学习班汇聚了省内知名护理专家、临床护理骨干及多学科医疗团队代表,围绕老年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神经重症护理新理念与新技术展开深度探讨,吸引省内100多名学员参加,为护理事业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多病共存下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面临更高挑战。广东省中医院外科大科护士长周春姣带来《多病共存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专题授课,她强调,老年患者营养筛查与个性化干预是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的关键。同时,分享了基于循证的营养评估工具及肠内营养支持策略。
在《以护士为主导MDT模式在老年围手术期预康复的临床实践》课程中,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护士长白志宝展示了护士在多学科协作(MDT)中的核心作用,内容涵盖术前风险评估、心理干预、功能锻炼及营养优化等全流程管理,为提升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提供实践范本。
针对我国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激增的现状,学习班特别设置《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年护理服务如何开新局》主题研讨。我院大外科护士长兼普外科护士长梁立雪指出,未来老年护理需向“居家-社区-医院”三级联动模式转型,强化延续性护理服务,并借助智能化工具提升护理效率。“老年护理应突破传统框架,在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服务模式上实现创新,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她补充道。
神经重症护理作为本次学习班另一核心议题,聚焦前沿技术与管理策略。在《中长导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管理》课程中,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大外科护士长兼神经外科护士长邓燕婷详细解读了中长导管在长期输液、药物输注及监测中的优势。
我院神经外科护士长何巧萍结合临床实践强调了神经重症护理的精细化与专业化,带来专题《神经外科常见专科管道的护理》,重点讲解了脑室引流管导管等高风险管道的规范化维护流程。
骨九科护理组长马晓丹则分享了其所在科室组建老年骨科病房MDT诊疗快速康复病房的成功经验。据显示,该模式使患者平均住院日大大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为老年骨科护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学习班还设置了《一例右侧丘脑出血伴继发脑室出血的个案护理》案例分享环节。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理组长卢瑞玲通过真实病例复盘,详细解析了神经重症患者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及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制定,强调护理评估的动态化与精准化在改善患者预后中的核心作用,引发了学员们的热烈讨论与深度思考。
佛山市南海区神经外科护士长罗淑敏带来课程《基于循证神经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精细化护理实践探讨》,聚焦气道管理难点,分享了循证护理在人工气道湿化、吸痰操作及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应用。
我院神经外科营养专科护士陆雯静从神经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出发,结合《神经重症营养支持治疗指南》,详细阐述营养评估、营养途径选择及营养方案制定的关键要点。
学习班还加入了工作坊实操模式,我院康复治疗师刘玮聪现场演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功能锻炼技术示范》,详细讲解了术前预康复训练、术后早期活动及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制定。针对老年患者肌力下降、平衡能力弱等特点,展示了床上踝泵运动、渐进式阻力训练等实用技术,并强调“评估-干预-反馈”动态循环模式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促进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关键作用。参会学员通过分组模拟操作,进一步掌握了老年患者安全、高效的康复锻炼方法。
在神经重症中西医结合工作坊中,我院神经外科护理团队许志茂、邓玉婷、陆雯静、钟文婷等护理人员系统演示了脑室引流管高度测量技术、经膀胱腹内压测量技术以及腕踝针技术。其中腕踝针技术作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创新实践,引发广泛关注。演示者以神经重症患者疼痛管理为切入点,现场示范了腕踝针的选穴原则、进针手法及适应证控制。参会学员通过“手把手”实操演练,显著提升了神经重症患者管道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本次学习班紧扣学科热点与临床需求,融合理论授课、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练,为参会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学员纷纷表示,课程内容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对此,梁立雪总结表示,护理人员需持续深化专业能力,推动多学科融合创新。我院护理团队也将以此类学习班为契机,促进围手术期老年护理与神经重症康复双轨并进,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优质护理服务。
(外科片 梁梓宁、梁立雪、何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