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提“质”,服务患者!一键上传影像检查结果即可生成三维手术规划方案,切口大小、路径达到亚毫米级别的精准度,还能提供最佳的关节假体配置,模拟整个手术的过程,这样的AI规划师在佛山市中医院门诊“上岗”啦!
2月28日,我院在全国率先上线AI骨科术前规划门诊并接诊首位患者,标志着医院在医工融合领域迈出了坚实且具有前瞻性的一步,为骨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AI骨科手术规划门诊正式开诊
据悉,该门诊目前以骨关节手术规划为主,未来还将推广至骨科其他领域并通过远程智慧医疗惠及更多地区有需要的患者。
55岁的毛先生成为了首位“尝鲜”患者,他饱受骨性关节炎的折磨长达8年之久,他一直依靠服用止痛药维持日常活动,行走步态畸形,近期更被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尤其是右侧疼痛难忍,于是慕名来到我院寻求手术治疗。骨九科主任邹勇根接诊后仔细检查并评估了他的病情,建议实施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全新的AI骨科术前规划门诊,系统工程师将毛先生的相关影像检查资料导入AI手术规划系统,很快便自动生成了多个专属患者的手术路径供选。结合毛先生髋臼损坏严重等实际情况,邹勇根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方案作细微调整,系统也即时更新,进一步完善了手术规划。当术前病变位置、术中置换路径、术后假体情况均变成屏幕上的可视化3D影像,毛先生表示顾虑全消,对手术信心十足,“有了科技的加持,手术的实施也变得更为精准,风险也更可控,我们患者自然更放心。”
邹勇根(右2)向患者说明手术方案
我院骨伤科作为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将传统诊疗与现代化技术有机融合,积极发展机器人辅助手术、3D打印等前沿科技,目前已开展近3000例骨科机器人手术。而在去年,为推动数智化诊疗在临床的深入应用,我院与北京市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木谷)正式签约,共建佛山市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创新医疗器械应用培训中心,将AI手术规划系统及手术机器人引入到我院骨关节中心,从“经验医疗”到“算法医疗”,为住院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更低风险的诊疗服务。
开展骨科手术机器人资料图
与此同时,我院骨科团队宝贵的技术经验也成为该系统强化学习、升级迭代的重要数据资源。据长木谷副总裁陈鹏介绍,该公司作为政府、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合作打造的 “南方骨谷”项目的重要一环,以“骨科AI+机器人”赋能佛山医药健康产业,目前已把总部以及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产线投放在佛山。其先进的医疗大数据中心整合北京、上海、广州等知名医院及本院众多专家的经验,通过AI系统能够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经过大量成熟案例训练,模型准确率已达95%以上,“经过系统模拟整个手术,帮助医生在术前就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节省选择假体以及实施手术的时间,给病患带来更少的手术创伤,术后的并发症也得以减少。”
为将新技术和新成果造福于广大市民,满足更多患者的就医需求,我院创新地将服务关口前移,在国内率先开设AI骨科术前规划门诊。我院副院长杨匡洋表示,培养医院的AI骨科术前“规划师”,既是让它成为医生的“助理”,更好地提升诊疗效率、规范诊疗路径;也是让它成为“老师”,让更多青年骨科医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到汇聚专家智慧的优秀手术经验。“而从患者的角度,在门诊时期便进行手术规划,后续治疗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还能节省住院时间及相关费用。”
目前,该门诊主要为骨关节患者提供手术规划,每周四下午由骨九科主任邹勇根主任医师、骨十科陈希聪主任医师在我院1号楼3楼名医堂坐诊。未来还将推广至创伤、脊柱、运动医学、骨肿瘤等其他骨科领域,为“再造一个新骨科”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驱动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随着门诊模式的成熟,我们也希望能让这些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患者。”杨匡洋表示,医院作为“南方骨谷”产业联盟的副组长单位,将与高校、企业合作,积极推动AI骨科术前规划系统的广泛应用,带来更多创新的科研成果,并通过远程医疗、培训交流等形式,为佛山市、大湾区乃至华南区域培养高质量的骨科专业人才,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医工融合带来的数智化创新成果,加速新质生产力在骨科医疗领域的转化应用。
文:李晔至
摄影:冯灿
视频制作:胡瑶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