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CMO支持到多学科接力,佛中医抢回“静止心跳”,再创生命奇迹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5年02月14日 08:55

  急性肺栓塞合并脑出血,重症医学科火线建立体外生命支持,多学科协同奋战,助力患者从生死一线到康复出院。近日,佛山市中医院多学科协作救治危重患者又有典型案例,一起来了解下吧。

  命悬一线,中西医结合抢出生机

  节前,沈阿姨(化名)在家中突发意识丧失、口唇紫绀,家属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求救。接120指令后,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即刻出车,抵达现场后持续进行高质量胸外按压并建立人工气道。

  尽管后续在急诊科的抢救措施持续不断,沈阿姨的心跳却难以维持,反复出现心脏停跳,生命随时可能消逝。危急时刻,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携设备奔赴抢救区。  

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实施抢救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实施抢救

  据悉,沈阿姨因休克和大剂量缩血管药物导致外周血管严重收缩,穿刺难度极大。团队凭借丰富经验,在床旁超声实时引导下,精准定位股动静脉,仅用时56分钟,便成功建立ECMO通路

  随着暗红色的血液从体内引出,经膜肺氧合为鲜红色回输,沈阿姨近乎停滞的循环系统总算被重新激活,器官灌注得到保障,心跳顺利恢复。经过早期中医药干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2天时间就达到脱离ECMO的指征。

  重症医学科随即联合我院修复重建科、外一科采用切开直视下缝合血管的方式撤机。相较传统拔管按压的方法,切开法止血效果确切,避免了局部血肿的形成。术中,各科默契配合,从动静脉内取出长达10cm的血栓,杜绝了血栓脱落引起的并发症。  

  手术中与术后取出的血栓手术中与术后取出的血栓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诊疗的深入,沈阿姨心脏骤停的元凶锁定为急性肺栓塞合并脑出血,这也让我院ICU团队的后续治疗陷入了两难抉择。

  原来,抗凝溶栓可能会加重脑出血,仅实施保守治疗则难以改善患者氧合情况。该科副主任张云海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结合科室“阴阳三势”的学术思想,创新采用回阳、益气、活血的中医药疗法联合西医脏器支持的策略逆转病势。一方面促进了沈阿姨脑内血肿吸收,另一方面改善呼吸功能。不久,沈阿姨便脱离了呼吸机。  

张云海(左3)与团队查房张云海(左3)与团队查房

  后期,团队则主要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由康复师加强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在整个治疗过程,ICU医护人员每日通过床旁超声动态监测患者脑、心、肺、肾等多脏器情况,精准把控容量状态。

  通过“一日一评估,一症一方案”的动态调控,团队在抗凝禁忌的雷区中精准突围,实现ECMO顺利撤机、气管插管拔除、脑出血吸收三大目标,助力患者痊愈并顺利出院。

  环环相扣,多学科协作为生命护航

  沈阿姨的成功救治是佛山市中医院多学科团队以生命至上为信念的硬核印证。在这场生死博弈中,每一个科室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齿轮。

  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急危重症抢救的中坚力量,可熟练开展体外膜肺氧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呼吸机支持等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将中医特色疗法与西医脏器支持技术结合,显著提升救治效果。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该科始终以“24小时全天候守护”为使命,主导多学科协作,实现从“救命”到“康复”的全链条救治。

  急诊科在院前急救与转运途中,持续高质量心肺复苏,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奠定基石。修复重建科普外科在ECMO撤机过程中提供关键的手术支持。神经外科放射介入室联合评估脑出血与肺栓塞病情,精确把控抗凝治疗与止血需求的临界点,为治疗决策提供了双重保险。医学影像科则为危重患者开通检查零等待通道,实现即到即做即走,将转运风险降到最低。输血科积极调配血液资源,改善患者氧供及凝血功能,为ECMO运行及术后康复护航……  

  当沈阿姨在病床上恢复良好,通过手机回复亲友的问候;当家属在出院后发来“谢谢你们”的信息……那些在抢救中惊心动魄的瞬间,以及日夜坚守的点点滴滴,都化作医者心底最深的自豪。医学有界,生命无价。佛山市中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宗旨,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于一体,一次次托起生命的重量,续写着救死扶伤的动人篇章。

  文:刘浩辉

  图: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