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中医院骨病专科(骨十四科)成功运用骨科手术机器人,治疗了一位左股骨近端复发性骨样骨瘤的患儿,手术顺利完成,患儿迅速康复。这一手术再次证明了我院骨病专科在骨肿瘤治疗领域的先进技术,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治疗方式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还显著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为广大骨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劳永锵教授带领其团队查房(资料图片)
10岁患儿复发性骨样骨瘤,机器人引导下精准治疗
今年10岁的小黄去年5月曾被外院诊断为“左股骨近端骨肿瘤”并施行传统的病灶刮除植骨术,现因左髋部再次出现疼痛,夜间更为明显,且症状逐渐加重,需口服止痛药才有所缓解,遂来到骨十四科就诊。经过全面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合术前病史,劳永锵主任考虑患儿为骨样骨瘤复发,决定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进行精准治疗。此治疗方案不仅能准确定位并清除病灶,还能最大限度减少创伤、大幅减少术后并发症。
术前CT检查:左股骨颈前部见小囊状低密度影,直径约5mm,内隐约见小片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周围骨质稍硬化,皮质增厚。考虑骨样骨瘤可能性大。
术中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准定位
术后,患儿的症状显著改善,术后两天即康复出院。
术后X光片
术后病理:左股骨近端骨样骨瘤
治疗骨样骨瘤,精准切除是防复发的关键
劳永锵表示,骨样骨瘤为良性成骨性肿瘤,好发于8至18岁患者的长骨骨皮质,约50%-60%发生在股骨和胫骨,男女比例约为2:1。该疾病的特点是夜间加重的局限性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变得持续且剧烈,影响到关节活动。骨样骨瘤为可自愈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少部分症状轻微者可对症保守治疗,但绝大多数因症状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应行手术治疗。
劳永锵指出,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准确定位,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的反应性硬化骨,最大限度地防止复发。传统的手术方法通常需要较大切口,创伤较大且复发的风险较高,尤其是病灶部位邻近重要神经和血管时,手术难度更大。手术医生既要减少创伤,又要准确定位并完全清除病灶,往往面临两难选择。
骨科手术机器人引领骨样骨瘤治疗新趋势
在这次手术中,骨科手术机器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术中实时影像导航,医生能够精确掌握病灶位置,避免了传统手术中的“盲目切除”问题,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机器人引导的微创技术大大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大幅降低了术后恢复的时间。
术中透视分析病灶并制定手术路线
劳永锵主任指出,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国内尚属新兴技术,而我院早在2017年就率先应用这一先进技术进行骨科疾病治疗,走在了同行前列。“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也能够推动骨科治疗技术的进步。”
骨病专科(骨十四科)简介
佛山市中医院骨病专科(骨十四科)自2015年建科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骨病治疗中心。科室现开放病床48张,致力于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骨缺损等疾病的诊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科室不仅在骨创伤领域具有丰富经验,还在骨肿瘤、骨感染等复杂疾病的治疗上,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近年来,科室引入了包括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内的多项前沿技术,特别在骨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广受患者和同行的好评。
图/文:骨伤十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