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连:肩负使命,膝寄未来!一颗匠心守护患者运动希望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3年11月08日 16:08

   “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始打球?”“你的骨头愈合得很好,康复锻炼也很不错,现在就可以重返赛场了!”轮到小宇(化名)就诊时,已是中午1点半,面对主刀医生赵立连肯定而温柔的回复,小宇连声道谢。原来,这是21岁的小宇做完手术后1年复诊的日子。由于肩关节反复脱位,曾经热爱的篮球运动成了奢望,甚至打喷嚏也可以导致脱位。所幸,他遇到了佛山市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赵立连,而今不仅顺利康复,还有机会重返球场。

  作为国内权威的运动医学专家,赵立连尤其珍惜每周2个上午的开诊时间,每次接诊都超过50名患者,几乎没有准点吃过午饭。身负临床工作、教学科研、行政事务等多项重担的他,依旧坚持要在门诊“慢下来”,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仔细诊察阅片,尽量用最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今年8月,赵立连获得“佛山名医”称号,正是其以仁心仁术为患者服务的最大肯定。  

  赵立连获“佛山名医”称号  

  1999年,赵立连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到卫生部北京医院参加工作。当时北京医院骨科主任、国内肩关节外科奠基人黄公怡前辈待病人常怀悲悯之心,待后辈亲切谦和,其渊博的专业素养、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科研精神让赵立连深受触动。在黄公怡、薛庆云等北京医院众多前辈的指导下,赵立连潜心钻研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并养成了受益终生的工作习惯。

  2015年,在业内已小有名气的赵立连受聘至佛山市中医院担任运动医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来到佛山开启事业的新篇章,并引领佛山市运动医学水平高质量发展。至今,他仍坚持早上7:30查房,为每位患者制定手术计划,从病房、门诊到手术室,从白天到黑夜,直至凌晨……赵立连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医院里。  

  赵立连在科室查房

  医术精湛,待患如亲,赵立连一丝不苟的工作风格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团队成员们潜移默化地得到滋养。在赵立连的精心培养下,我院运动医学中心发展成为了佛山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佛山市运动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地区手术规模最大的运动医学中心及人工反向肩关节置换中心,年均手术超3000台,团队成员多次受邀至国内外学术会议作经验分享,频频在全国相关案例/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在业内享有盛誉。  

  运动医学中心团队参加学术会议作经验分享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早重返运动场,是赵立连一直恪守的手术原则。为青年医生讲课时,他经常会提及一个令他痛心的病例——

  那是赵立连在国外学习期间遇到的一位右肩关节反复脱位的职业运动员。在当时主流的手术理念影响下,一名来自瑞士的资深手术医生为患者进行了喙突转位手术。该术式有着多个手术切口,需破坏关节原有的解剖结构以达到手术效果,其潜在的危险因素导致患者腋神经损伤。当赵立连接诊他时,这位年轻的运动员已经出现了三角肌重度萎缩,右上臂无法抬举,被迫终止了运动生涯。  

  赵立连当选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这例失败的手术促使赵立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了更多思考,也更坚定了他深耕肩关节手术微创治疗的决心。

  归国后,赵立连反复探索和实践,率先提出了“镜下髂骨植骨手术是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更优选择”的观点。彼时,国内的肩关节镜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实用的手术器械,赵立连带领团队研发出系列关节镜下进行髂骨植骨手术的骨块定位导向器和植骨导入器,并设计了不同型号以适配患者的体型和骨块大小,成功解决了镜下开展骨移植手术的操作难题。  

  髂骨移植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CT对比

  如今,由赵立连首创的全关节镜下应用单隧道-双防旋内固定系统进行髂骨植骨的手术方式凭借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显著优势,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推广,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在佛山市中医院年均开展百余台,造福了大批深受肩脱困扰的患者。

  “即使是同样的损伤,有些病人急着重返赛场或者参加考试,有些是还在发育期的小朋友,有些是比较少运动的中老年人…这个时候就要摒弃千篇一律的治疗模式,为病人考虑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前十字韧带损伤是科室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针对这类基础的入门级手术,赵立连也没有放弃对精细化和个体化的追求。

  他组织团队研读最新发布的国际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创新性提出并改良了适用于急性损伤患者的韧带残端保留重建技术、内支架增强技术、适用于未成年人的过顶位(OTT)重建技术、适用于内翻膝患者的联合截骨矫形术等多项前十字韧带重建方案,并设计相应的康复运动处方,极大改善了患者术后早期的运动功能。  

  赵立连直播手术演示中

  “我们看的不仅是病,更是生病的人,做手术前一定要先了解病人的需求。”赵立连始终践行这样的救治理念,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收获了无数患者及家属的敬佩与信任。  

  在手术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更要坚守治病救人的初心。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赵立连在面对手术决策时,仍然保持着谨慎与敬畏:开展的手术越多,他越清楚,很多手术最多能达到“修复与改善”的效果,远不能起到“痊愈”的作用。 

  “能不做手术就尽量不要做手术。”他常常坦诚地跟患者计算“性价比”——有时候保守治疗、康复锻炼或者改变运动方式就能减轻症状,他会告诉患者做手术“不值得”“没必要”,并详细指导患者康复运动的注意事项。为患者寻求最佳方案,以最小创伤达到效果最大化才是他的治疗初衷。  

  赵立连收到锦旗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任务的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文化逐渐流行,赵立连愈发意识到“运动是良医”的重要性。“手术后的病人需要合理规划康复计划,慢性劳损的病人需要调整运动方式,健康人更需要学会如何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医学当下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科学运动’的新模式。”赵立连认为,群众更需要的是一剂教他们如何正确运动的“运动处方”。

  面对“运动处方”这一较为新颖的概念,赵立连深感普及推进工作任重而道远。2022年,作为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赵立连牵头成立了国内首批中华运动康复工程-佛山培训中心,把最新技术和理念向同行和基层传播,扎实推进规范化、专科化的运动康复和运动处方培训工作。  

  赵立连(左四)牵头成立佛山运动康复培训中心

  “任务艰巨,就先从当下做起。先是培养医患双方的‘运动促进健康’的意识,再让医生们接受系统规范的培训,以后是开展运动处方门诊,向国际前沿技术看齐……”谈及运动处方的未来,赵立连目光如炬,话语铿锵。

  深耕运医,传承大家风范;砥砺创新,不负生命重托。这是对赵立连的最佳诠释。接下来,他将继续带领我院运动医学中心奋勇攀登,担起“运动健康守护者”的重任,继续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前辈、无愧于人民的篇章。

  作者:傅楚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