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何女士日前感染重症肺炎,生命垂危之际转至,佛山市中医院进一步救治,重症医学科及中医经典病房通过中西医结合诊疗手段力挽狂澜,与病魔生死博弈58天,终于把何女士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峰回路转的诊疗之旅,再次彰显我院中西医结合“1+1>2”的危急重症救治实力。
案例回放
2023年11月,居住清远的何女士出现发热、咳嗽症状,体温达39.6℃,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双肺炎症,病情进展迅速,第二天患者已出现呼吸困难、疲倦乏力等症状,其家属立即联系佛山市中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医经典病房)并转院。
到诊时,何女士持续高热,已出现血压低休克症状,呼吸急促,即使是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支持下,呼吸频率仍达35~40次/分,血氧饱和度仅勉强维持在90%左右,双肺可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中医经典病房袁康中医师接诊后考虑病情危重,已到了生命垂危的状态,立即联系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治疗。
中西合璧,挽救重症肺炎患者显奇功
重症医学科立即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是在呼吸机高参数支持下(吸入氧浓度100%),何女士呼吸窘迫的症状依然存在,氧合指数持续低于100,外周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需要多种缩血管药物维持血压,被诊断为重症肺炎、重度ARDS、脓毒性休克。
根据何女士当时的危重程度,病死率高达80%。为此,科室团队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病情,围绕是否启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进行激烈讨论。一旦启动ECMO,每日数万元的医疗费用将给原来就经济困难的家庭带来巨大压力。
时间就是生命,该科马明远主任医师当机立断,指导医护团队对何女士实施严密监护、精心治疗。据悉,何女士的肺部当时就像浸泡在水里一般,不停涌出分泌物,团队通过俯卧位通气、反复行纤支镜吸痰及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终于有效改善其缺氧状态,外周血氧饱和度也维持在90%以上,不需要用到ECMO。
齐心协力为患者行俯卧位通气
万志敏主治中医师行纤支镜治疗
同时,医疗组长郑义主治中医师结合张仲景的六经辨证理论辨证施治,中西医双管齐下,何女士的病情日益明朗,氧合指数稳定上升,血压逐渐稳定,终于转危为安,11月27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
郑义主治中医师煎煮中药
对此,我院重症医学科张云海主任中医师表示,何女士肺部和血流均感染高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有“嗜肉菌”的别称,疯狂繁衍后会顺着血液乱窜,周边的组织很容易发生坏死、液化,引起肺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肝肾损害等,因其毒力极强,破坏性大,感染后一旦救治不及,预后极其不佳。所幸,此次科室团队救治及时并给予精准治疗,成功将何女士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又遇病情反复,重症康复助“力”拔管
得知患者拔管后,家属们放下了心头大石,本以为曙光就在前头,没想到病情却又出现了反复,何女士在拔管第二天又再因呼吸衰竭而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患者出现双上肢及右下肢无力气,咳痰无力,反复发热,但感染指标不高,急查颅脑CT未发现明显脑出血或脑梗病灶,表现为外周神经受损为主,中枢未见异常,难道又是重症医学‘人见愁’的格林巴利综合征?”主管医生万志敏心头一紧,立即完善肌电图及腰穿检查,并邀请脑病二科陈文霖主治中医师会诊后,果然确诊。
据统计,每年10万人中约有1-2例因重症感染诱发格林巴利综合征,70%的患者发病前有前驱感染病史,它的发病机制是身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周围神经导致的神经传导损伤,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其中一个并发症就是引起呼吸衰竭。张云海表示,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现和治疗越及时,预后越好。
科室团队于是立即为何女士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并同步开展重症康复锻炼,很快,其肌力逐渐好转,咳痰能力也逐步恢复,并于12月10日顺利拔管,12月14日顺利转出重症医学科。
为患者行血浆置换及重症康复
中医经典接力救治,扶正祛邪助康复
经过重症医学科40多天的努力,何女士终于病情有所稳定,但全身极其虚弱,还查出了多种耐药菌,想要身体恢复还任重道远,遂转回中医经典病房进一步治疗。
转入时仍有发热、气促咳嗽、咯白稀痰等症状,中医经典病房团队充分发挥专科特色,停用所有抗生素,采用中医动态辨证施治结合中医特色疗法、人工叩背、体位引流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短短5天时间,何女士发热1个多月体温终于恢复正常了,复查各项指标及CT结果也有了显著改善。出院之际,她与家属分别给重症医学科及中医经典病房送上感谢信。其弟弟激动表示:“感谢你们的日夜守护,才让我姐姐得以重生!”
何女士的成功救治不仅得益于前期ICU的集束化治疗和精细化管理,还有赖于后期中医经典病房的中医药特色治疗。而这正是佛山市中医院多学科协作综合实力的展示,更是中西医协同救治的完美体现。接下来,医院也将继续发挥中医药优势,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救治服务,实现“1+1>2”的疗效。
何女士携家属送感谢信给中医经典病房和重症医学科相关医护人员
重症疑难门诊名医推荐
文:万志敏、黄建慧、张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