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个多月,对37岁的朱女士(化名)来说,犹如过山车般在生死线上徘徊了几遭。从大型颅脑手术到重度胃肠道功能障碍、再到康复出院,经过佛山市中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康复出院的朱女士开心不已。
患者家属送来锦旗以表感谢
事情要从2023年10月某晚20点说起。此时朱女士突发头晕,随即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呕吐胃内容物,四肢抽搐。经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左额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右颞部硬膜下血肿;中线显著右偏,考虑脑疝形成。情况危急,随即她被紧急送往佛山市中医院卒中中心进行救治。在转运途中,急诊科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后续检验检查和治疗一气呵成,为从“死神”手里抢回病人争分夺秒。
到达我院后,通过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朱女士完善了头颅CT检查。神经外科贾若飞主任医师快速到达急诊现场询问病史,并在CT室现场阅片,发现朱女士左侧额叶脑出血及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患者为烟雾病所致的烟雾样血管出血。神经外科张克辉主治医师当机立断,将朱小姐病情的严重性简明扼要地告知家属,并建议立即实施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颅内减压术+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家属全力配合,麻醉科(手术中心)、急诊科、神经外科等医护人员迅速到位并做好术前准备,同时联系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做好术后重症监护准备。
在手术室内,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在贾若飞的带领下,配合默契,操作娴熟。历经数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顺利完成手术。
介入术前CT影像
介入术后CT影像
术后患者转进NICU继续抢救治疗。患者年轻但病情极度凶险,接下来她除了可能要面对脑出血后继发的脑水肿、颅内高压等风险之外,肺部感染、胃肠功能紊乱也将是治疗中的一大考验。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NICU副主任吴智鑫高度重视,在完善各项检查的同时,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经详细讨论,NICU团队针对患者颅脑病灶、肺部感染、胃肠营养、液体管理、重症康复等治疗重点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经过NICU及神经外科团队的不懈努力,将朱女士从死神边缘被拉了回来,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其胃肠功能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吴智鑫指出,神经重症患者(如重型颅脑创伤、脑肿瘤、重症脑血管病、颅内炎性病变等)常存在意识以及吞咽功能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激素分泌及内脏功能失衡等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继而使患者感染、脏器功能障碍、死亡风险增加,影响临床结局。因此,需尽快地恢复患者的肠道功能、调整胃肠菌群、优化营养支持。
吴智鑫阅片
肛肠科主任廖信芳主任医师立即对朱女士进行肛管排气,NICU主管医师柯皓俊及时处理朱女士的“尿崩”情况,并将电解质调整到最佳状态。同时配合康复、中医中药、针刺、耳穴、专科精细护理等措施,通过中西医配合、内服外治,朱女士的胃肠功能逐步好转。
护理团队进行中医特色治疗
刘文婷中医师对患者进行扩肛排气
经过10个昼夜的奋战,通过多模态脑功能监测、精准抗感染、体位管理,营养支持、中医药治疗、早期重症康复等措施后,朱女士终于清醒过来。期间,主管医师柯皓俊一直与亲属紧密沟通,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
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随着朱女士病情的好转,胃管、肛管、尿管逐一拔除。经过1个多月的NICU救治,朱女士各器官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各项体检指标良好。出院之际,她开心地说“治疗效果不敢想象,感谢佛山市中医院卒中中心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患者神志意识恢复良好
患者自主进行康复锻炼
此次朱女士脑出血极为凶险、治疗难度极大,最终成功救治,得益于佛山市中医院高级卒中中心MDT多学科协作实现无缝衔接,高效的卒中绿色通道、急诊手术及神经重症专业监护,为脑血管病患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
贾若飞表示,早期的救治及时可极大地促进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恢复。目前,我院高级卒中中心已全面开展急诊介入取栓、介入支架、球囊扩张等多项高难度诊疗技术,引进了佛山市首台全球顶级双C臂血管造影系统,为降低我市脑卒中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吴智鑫指出,一旦发现有人突然出现偏身无力、言语不清、剧烈头晕、呕吐、恶心、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应高度怀疑急性脑卒中,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就近送至有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以争取最佳的救治时机。
撰稿人:柯皓俊、盛文乾君
审核:贾若飞、吴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