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检阅各临床科室的急救技能水平,进一步促进科室间的交流,10月9日,由我院工会主办、急诊科和该科护理组青年文明号承办的工会职工劳动教育竞赛项目——“第三届急救技能竞赛”成功举办。全院共有40支队伍,每队1医2护共计120人参加了这一竞赛项目,充分展示了佛中医人对急救技能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不懈追求。
竞赛采取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模式,理论和实操考核分别占总分的20%和80%,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着力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强化急救能力建设,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各科积极报名,急诊团队认真指导
此次竞赛通知一发出,全院各临床科室踊跃报名参加。鉴于参与人员众多,急诊科在赛前对整个比赛的设备、师资、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安排。
9月19日起,持有美国心脏协会(AHA)导师资格证的急诊科导师们,对参赛选手进行美国AHA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要点知识的理论授课,并发放学习资料供赛前复习。理论授课后,导师们还进行了双人配合基础生命支持术(CPR+AED+球囊面罩抢救配合技术)的指导,专业的水平与细心的教导赢得了选手们的一致好评。
选手们积极参与培训
此外,急诊科还安排了两周的针对性练习指导,每天由急诊医护团队全程辅导,并运用QCPR反馈信息系统进行模拟考试。选手们在练习过程中能及时纠正不足,大家学习热情高涨。
急诊科安排医护团队全程辅导
比赛有条不紊,选手能力充分展示
9月29日,首先进行两场各半小时的理论考试,考核题目均参照《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相关知识进行设计。选手们认真作答,从容接受培训后的检验。
进行理论考试
理论考试结束后,大赛的重头戏———双人配合基础生命支持术考核于10月9日展开。大赛由急诊科副主任梁章荣、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云海、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吴智鑫、麻醉一科副主任游玉媛、护理部主任黄少娟、全科医学科主任陈景利、急诊科兼重症医学科护长周建仪、急诊科主任助理汤琪、全科医学科雷俊娜担任评委。赛前评委们对评分标准进行了解读,此次比赛还专门安排了计时员和使用QCPR实时反馈软件,客观评价各参赛队员的复苏质量,力求公平公正。
赛场上,只见每队参赛选手分工明确,迅速备齐抢救物品,有条不紊地配合抢救操作。他们配合默契,动作娴熟敏捷,操作准确精细,声音洪亮有力,展现出佛中医人的急救风采。
精彩瞬间
赛出硬核实力,专家点评画龙点睛
经过紧张激烈的比拼,竞赛成绩最终出炉。骨一科拔得头筹,获得团体一等奖;骨十三科、重症医学科、肾病科风湿免疫科片区获得团体二等奖;肛肠科、神经外科、全科医学科、骨十二科、骨八科骨十五科片区、针灸二区、骨十科、骨二科获得团体三等奖。个人单项奖中,骨一科舒晓琳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一等奖;肺病呼吸科周小萍、肛肠科胡贤生、骨十三科唐婷婷获得二等奖;普外科刘晓晨、骨八科骨十五科片区黄紫琼、耳鼻喉科朱海华、骨十三科麦雨橦、重症医学科刘浩辉获得三等奖。
团体一等奖
团体二等奖
团体三等奖
个人一等奖
个人二等奖
个人三等奖
赛后,张云海、黄少娟和梁章荣分别对整场比赛进行了简明扼要的点评,分析选手们存在的不足及对大赛的建议。
专家点评
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工会主席陈苹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急诊科的精心筹备与辛勤付出表示认可,对评委们表示感谢,同时对所有参赛选手积极参与、认真准备比赛,以及良好的表现表示肯定。她希望所有医护人员保持此次比赛的拼搏精神,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将技术应用于临床,为佛山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陈苹上台总结发言
赛后,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医务人员应时刻牢记从医初心,勇挑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日常在应对各种紧急抢救时,必须注重提升综合急救能力。“此次比赛能真正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希望医院多举办此类比赛。”参赛选手感言。
本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同时增强了医护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进一步促进医院整体急救技能水平的提升。
大合照
文:傅为武
摄影:冯灿、林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