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冬季保健防中风
资料来源: 发布者:吴舒颖 时间:2023年09月12日 15:38
老年人冬季保健防中风

  冬季寒邪当令,寒邪袭人使气血运行不畅,易引发中风病。严寒,人们的免疫功能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身体的各功能都有所减弱,若不注意冬季养生保健,是很容易生病或是旧病复发的!

  冬季保健首先要防寒保暖,多晒太阳。古人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以冬气之应养藏。四季气候变化对中风病的变化和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冬季阴盛阳衰,寒为冬季主气,属阴邪,最易伤人阳气,最需要人的阳气抵御。老人由于年事已高,阳气减弱,因此,老年人在农历的十、十一、十二月里,贵于御寒保暖,护阳益气,扶正气抗邪气,起居要顺应季节气候变化,避风寒,使寒邪不能入袭。

  其次进补宜食、药并行。饮食上应当谨和五味,辩证施食。“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对老年人,冬令进补更为重要。老年人进补应选择温热性的益气补阳之物,以补肾为主。体质不虚的老人以食补为主。进补佳品有牛肉、羊肉、鸡肉、狗肉、枣、莲子、核桃、龙眼、芝麻、木耳、蜂蜜等。另外,宜常服温性热粥汤防病保健,如糯米红枣粥、桃仁芝麻糊、银耳炖冰糖、桂圆莲子汤、鹿角胶粥等。对于体质虚弱较甚者,则应在食补的基础上适当配合补药,以助补虚之功。

  再次应调畅情志防冬季之过恐。冬季属水,与肾相应。肾主水,于志为恐,万物潜藏,顺应自然,易生恐吓。故冬季应注意潜藏之道,宜情绪内敛,保持平和心境,防恐伤肾气,损失元阳。情志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长期性格暴躁,精神紧张,“怒则气上”,可使血压波动升高;“思则气结”,情绪抑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外邪易于侵犯,诱发中风。

  另外,冬季可适当应用中医特色手段预防中风。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风下》中谈到先艾灸百会、次灸风驰、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间使,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大熟。还强调要重视先兆症状,坚持施灸,人稍觉心神不快,就灸此诸穴各三壮,可以明显缓解。再如穴位按摩简单实用,能促进血气畅通,经常按摩合谷穴大椎穴足三里穴这三个穴位对于预防中风、保护心血管有很大好处。

  顺应四时,天人相应,辩证施食,防止六淫、七情侵袭,老年人冬季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平安过冬。(稿/脑病科一区 张飞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