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or支原体肺炎傻傻分不清?检验医学专家教你如何鉴别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3年11月01日 08:51

  近期,支原体肺炎频频上热搜,很多市民朋友很苦恼,流感、细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感染都会引起高热、咳嗽等症状,我们到底要如何鉴别呢?  

  目前,佛山市中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开展了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项目,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医学诊断,究竟该如何判断,今天这篇科普为大家揭秘!  

用药提醒

  检验医学中心莫巧璇主任技师表示,虽然以上疾病的症状都很相似,但根据病原体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若用错药不仅患者治疗效果差,反复高热,甚至还会引发不良后果。

  小帆(化名)前几天放学回来后就一直反复发热,热峰39.8℃,并伴有咳嗽不适、精神欠佳等症状。其父母使用常用药治疗后孩子仍然未见好转,于是到我院儿科就诊。医生高度怀疑为支原体肺炎感染,而采集血液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呈阴性结果。由于患者年龄小,治疗过程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长,为明确诊断,经与检验医学中心沟通,莫巧璇建议给患儿采集咽拭子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来辅助诊断。最终,通过核酸检测的阳性结果,小帆确诊支原体肺炎,医生对其开展有效的治疗方案。  

  问:那么,采集血液检测抗体和采集咽拭子检测核酸有什么不同呢?

  莫巧璇表示,采集血液主要检测的是支原体肺炎抗体,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最初在血液中出现的是IgM抗体,常在感染后1-2周开始升高,疾病初期可能由于抗体未产生而导致检测结果阴性;然而当感染清除后,抗体不会立刻消失,反而可能继续呈现阳性结果。由于采血检测抗体可快速报告,常适用于临床上需要快速筛查的患者。而一般情况下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核酸检测在人感染后即可检出,并且当感染清除后,核酸也会随之降解,从而快速转阴,针对肺炎支原体早期感染或者治疗效果监测的患者有很大的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检测抗体的局限性。  

  问:不同抗体类型分别代表什么?

  临床常用的是血清MP抗体检测,如果结果提示MP-IgM抗体,则表示感染一周内升高,2-3周达到高峰,4周后开始下降,2-3月降至最低,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如果结果提示MP-IgA抗体,则表示感染早期迅速上升,7-14天至峰值水平,变化与IgM一致,但回落更早;如果结果提示MP-IgG抗体,则表示感染后14天左右出现,在第5周达到高峰,可长期维持,提示既往感染。

  问:不同的核酸检测方法有什么区别?

  目前国内外医学指南推荐的呼吸道病原体采用核酸检测的方法,它具有病原体检出时间早、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无窗口期,可有效减少漏诊情况,是当前临床病毒学诊断的新“金标准”。

  病原体核酸检测分为检测 DNA 或 RNA,DNA相对稳定不易降解,病原体清除后持续存留时间较 RNA 长;RNA 相对不稳定,不易引起污染,病原体死亡后很快降解。因此,检测 RNA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情况下 RNA 的含量明显比 DNA 多, 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有更高的灵敏度,而小帆在就诊中就是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RNA来确诊。  

  为了满足临床患者诊疗需要,我院检验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实验室已开展各类病原体核酸检测项目十余项,包括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病奈瑟菌、生殖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肠道病毒通用型、结核分枝杆菌、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等,可对泌尿生殖道、呼吸道、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等感染作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需要检测的市民朋友,可在我院官方微信服务号“佛山市中医院”自助开单缴费后,到1号楼二楼门诊检验室1号窗登记,到注射中心采样检测。

  自助开单流程▼  

  ①个人中心→检验检查  

  ②自助检验  

  ③进入缴费  

  ④选择检查项目

  来源:检验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