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却一补就燥?专家教您如何温补去燥,让气血“活”起来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09月20日 09:53

  秋分将至,不仅标志着昼夜均长,更意味着自然界的阳气由盛转衰,万物步入收敛沉淀的阶段。

  在这个季节交替的关键节点,人体亦应顺应“秋收”的自然法则, 着重于身心的调理与滋养。

  特别是对于那些气血不足、体质偏虚的朋友来说,咽喉、鼻子干燥甚至流鼻血、心烦气躁的情况就更为明显。此时正是温和进补、补益气血的好时机。  

  据我院全科医学科雷俊娜副主任中医师介绍,门诊中经常遇到患者提问,明明自己气血不足,但一进补却又容易上火、燥热,这一般与肺胃津液不足有关

  那么,什么是气血不足?秋分将至,在秋季又该如何实现既补益气血又不伤阴液的平衡之道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气血不足?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组成。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后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提供营养物质。“气”属于阳的一部分,“血、津液”属于阴的一部分。《内经》提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如果脾胃虚弱,气血就失去来源,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

  此外,情志不畅也可能影响脏腑功能,尤其是肝气郁结,易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雷俊娜表示,长期缺乏运动也可能导致经脉不通,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影响全身气血的生成与分布。缺乏运动还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进一步加剧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有哪些症状?   

  气血不足表现在多个方面,如:

  心血管系统症状

  常常会感到心慌、气短、心悸、心痛、胸闷,尤其是在活动后,这些症状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心脏功能减弱。

  神经系统症状

  表现为头晕、失眠、多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

  皮肤毛发症状

  皮肤和毛发常常失去光泽,四肢冰冷、手指干瘪、皮肤苍白干燥,头发枯黄干涩、容易脱落,眉毛色淡稀疏,指甲变得粗糙、有裂纹。这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的肌肤和毛发失养。  

  五官症状

  可能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嘴唇干裂、喉咙干燥、牙龈苍白萎缩等。

  消化系统症状

  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容易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是因为气血不足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生殖系统症状

  对于女性来说,气血不足还可能导致月经推迟、月经量偏少,甚至出现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症状。

  其他症状

  如面色萎黄无光泽、疲倦无力、少气懒言等也是气血不足的常见症状。  

   

  如何补益才能避免燥热上火?   

  一提到气血不足,大多数朋友可能会想到服用黄芪、党参、阿胶等滋补类药材,但吃多了又容易上火。怎么办才好?

  雷俊娜表示,首先,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补益的方法也应因人而异。除了气血不足,还应考虑自己是否存在阴虚、阳虚、痰湿等其他体质特点。因此,在进补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做到辨证施补。而针对一补就容易上火的人群,雷俊娜认为多半是“虚热”,就是体内阴液不足

  秋季是最合适补气血虚的季节,如果想来年身体气血更足,就要顺应节气变化,学会“收和藏”,养肺胃之阴。而秋季与肺部相应,且天气干燥,要掌握好“润燥、养阴、润肺”等关键词。

  生活中,可以多吃养阴的药材,如石斛、玉竹、山药、麦冬、枸杞、西洋参等;也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秋天易燥,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还可搭配当季水果,如秋梨等,但湿气重的朋友则不适合多吃。

  如果是脾胃虚寒的人群,可以搭配温补食物一起阴阳双补,如党参、黄芪等  

  最后,雷俊娜也给大家推荐了2款适合当下温补气血的汤方,赶紧试试吧——  

  

  

  来源:全科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