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了三伏天,连续的高温酷暑下,满大街都是“熟人”。
冰镇冷饮、火锅烧烤又“粉墨登场”。吹着风扇,撸着串;吃着火锅,唱着歌……是多少小伙伴的夏季写照。
酣畅淋漓之下,某种皮肤病也在悄然发生……
(图源小红书)
似痘非痘的毛囊炎
最近我院皮肤科接诊许多皮疹患者,形似“痘痘”的皮疹大面积出现在后背、前胸、手臂、臀部等位置,患者自述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和刺痛感。
经佛山名医、皮肤科副主任罗文峰诊断,这些并非传统所讲的“痘痘(寻常痤疮)”,其真正的名字是“马拉色菌毛囊炎”,又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损害。
皮疹为圆顶状毛囊红色小丘疹,周边有红晕,可挤出粉脂状物,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比如背上部、胸前、双肩、颈部。患者常常因为汗多、油脂分泌旺盛,天气热捂着时导致瘙痒加重,且这类患者大多数合并有痤疮、脂溢性皮炎。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夏秋季节气候炎热,身体感受暑毒,汗出不畅,使热不能外散,暑湿热毒蕴蒸肌肤引起。除了气候因素外,饮食上过度食用脂肪和糖类含量高、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也会诱发致病,临床还有因大病后、术后、产后体虚,滋补不当,复感湿热毒邪而引发毛囊炎。
“高抬贵手”,科学治疗
接诊过程中,罗文峰发现许多患者应对该病存在非常大的误区,由于错把毛囊炎当成痘痘,加上心里小小的“倔强”和强迫症的催化下,都会忍不住用手去挤,并且越挤越上瘾。罗文峰指出,这个错误的做法容易使毛囊炎反复发作,甚至会形成小脓疱,反复地挤压下,毛囊感染会进一步加重,同时,绝大多数患者挤压时并没有注意手卫生,从而导致感染加剧。
那么如何正确应对呢?罗文峰指出,要根据毛囊炎范围,对症处理▼
范围小,数量少
可以到药店购买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患处,另外也可以用我院皮肤制剂复方氯硝唑洗剂局部外涂,一天1-2次,可根据瘙痒情况增加涂抹次数。
范围大,数量多
可以购买二硫化硒洗剂当沐浴露使用,每周使用2-3次。或者用硫磺皂洗澡,适当去除身上多余的油脂,然后再外涂复方氯硝唑或莫匹罗星软膏。
除了西药外,有条件的患者也可以自煮中药用马齿苋、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皆30克)煮水擦洗,擦洗时水温以微微热(35℃)为宜,不用太热。
正确调理,标本兼治
毛囊炎发病不仅有外部诱因,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辨证调理自身内部环境,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中医辨证施治,若为热毒蕴结证,宜清热解毒,可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主要药物组成为金银花、防风、白芷、当归等);若为暑湿浸淫证,宜清暑解毒利湿,可采用清暑汤加减(主要药物组成为藿香、青蒿、滑石);若属体虚毒恋证,宜益气养阴、扶正解毒,可采用益胃汤加减(主要药物组成为北沙参、麦冬、玉竹、白芍、乌梅、生山楂)。
金银花
除了身体调理外,日常生活上也要注意▼
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尤其对于汗量多、运动量大的人群来说,更要保持身体清爽干洁。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提高免疫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自身免疫力。
一旦发现毛囊炎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勿自行挤压、挑破脓疱,以免引发感染。
作者:周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