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雨又来了!淋雨、蹚水后当心引病上身,祛湿贴士get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05月07日 08:40

  连日来,佛山强降雨频繁,部分道路甚至出现了水浸,双脚踩了积水容易出现痕痒的症状,近日到皮肤科问诊的市民数量也有所上升,这样的天气除了出行不便,人体也容易出现湿气重的症状,精神疲惫、容易困倦、皮肤油腻、食欲减退……  

  佛山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主治中医师黄胜林介绍,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

  外湿:外感湿邪,多数为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居湿处所致。

  内湿:主要原因在于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温煦导致身体运化水湿能力变差,以致水湿停聚。

  目前的阴雨连绵,以及广东特有的回南天都是引起外湿的原因。如果身体内本来积聚了一定的湿气,特别是有脾虚症状的人士,运化功能是失常的,容易生痰湿,痰湿久了之后也会引起胃不舒服。阴雨天的环境下,内外湿夹攻,导致这类人士容易引起腹胀、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身体困重。

  黄胜林指出,除了看排便粘稠,舌苔厚腻,湿气还容易侵袭肌肤,当人身上出现瘙痒或皮疹,这也证明体内有湿气。他建议,要避免外湿,就要尽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室内用抽湿机、干燥剂,衣服要干燥,洗完头及时吹干;同时,还可以通过泡脚、拔火罐、艾灸等中医传统疗法排湿。  

  另外,动则生阳,阳能化湿。适当的运动如跑步、健走、球类运动、瑜伽、太极、八段锦等。尤其是八段锦,特别适合办公室的上班族,可以多做其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加速湿气从汗液、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   

“双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示范“双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示范

  驱寒&祛湿TIPS

  市民如果遇上“下班雨”,建议回家后洗个热水澡,使用吹风机吹后背,尤其是大椎附近,也就是低头后能摸到脖子骨头最高的地方,祛风寒的效果更好。因为后背在中医上讲是最容易受到寒气侵袭的地方,吹风机的暖风既可以吹走我们身上的湿气,也可以通过提供温暖的环境给身体驱寒。不过,大家也要注意不要烫伤自己。

  如果在办公室不方便,能多喝热水也是极好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煮生姜红枣水或五虎汤。前者大家比较熟悉,后者的“五虎”其实也是常见的5种食材,包括生姜、大枣、大葱、黑豆、核桃,大人小孩皆宜。  

  食疗推荐——五虎汤

  材料:生姜45克、大枣45克,黑豆30克、大核桃6颗、大葱白2根。

  做法:生姜洗净拍烂,大枣不去核掰开,核桃去壳打碎,将这三种材料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水,大火将其煮开,再改成小火慢炖20分钟。然后将葱白去须,切成段,放入,继续炖15分钟。

  如果有咽喉痛的症状,还可以另外加入乌梅30克、适量冰糖一起,有助于缓解症状。

  功效:适合风寒型流感,有怕冷、怕风、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的人可以煲这个汤喝,有利于祛风散寒,扶正补虚。

  此外,湿重者应尽量少吃寒凉、油炸、甘甜、高热量的食物。

  在祛湿汤水方面,黄胜林推荐煲鲜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茯苓茅根瘦肉汤、白术砂仁猪肚汤,可健脾祛湿;也可以煲薏米赤小豆汤、木棉花薏米扁豆瘦肉汤,可清热化湿。 

  长时间蹚水或蹚水后要注意!

  我院皮肤科副主任罗文峰主任中医师提醒,在街上长时间蹚水或蹚水后不注意及时清洗,容易诱发皮肤过敏、湿疹等疾病,患有足癣的患者也容易症状加重。  

  罗文峰表示,踩过脏水的地方容易出现红斑或水泡,市民常称之为“水浸皮炎”,医学上叫“接触性皮炎”。如果成年人自我管理好的,可能需要大约一周会自我痊愈,但小朋友比较难控制,忍不住挠,就会加重炎症的刺激,因此要及时就医。

  他建议,市民出门时要备好雨鞋,在雨鞋的选择上,雨靴优于拖鞋或凉鞋。“不过雨靴透气效果差,长时间穿也容易因脚部闷热潮湿诱发皮肤病,建议市民到达单位或学校后就换上透气性好的鞋子。” 

  保持干爽是防止真菌感染的最好方法。如果市民蹚水后双脚出现发红、瘙痒等症状,可以用硼酸洗液或佛中医院内制剂皮肤洗颗粒兑水泡脚,可起到消炎止痒的作用。如果是脚气加重的市民,可用佛中医院内制剂肤外洗剂进行泡脚,杀菌止痒。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