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着暖宝宝逛街,开着电暖炉看电视,躺在电热毯上睡觉……最近的天气,广东“鸡腿”冷得发紫!市民们除了穿齐全套保暖装备,还离不开各种取暖神器。
图源广东天气
然而,有新闻报道,广东吴女士因电暖炉使用不当引发火灾,造成全身多处烧伤。加上长时间吸入浓烟,还导致肺功能衰竭真的是危险重重。
怎么安全使用?一起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据悉,冬季常见的烧烫伤类型主要有烧伤和低温烫伤两类。
据佛山市中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陈景利介绍,普通烧伤由火、热气、高温固体、液体导致,其中液体导致的烧伤称烫伤。另有化学物品、电、放射性物体引起的化学烧伤。轻者皮肤损伤、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损伤血管、神经及肌腱,还可能有休克、感染的并发症。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低温烫伤呢?据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钟敏华主治医师介绍,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在冬天非常常见。“一开始皮肤接触到取暖产品时的温度不会太高,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类似温水煮青蛙的效果,已经出现烫伤而不自知。”钟敏华说。
实际上只要温度达到44℃,持续时间超过6个小时,就可能会出现烫伤。而市面上常见的取暖产品实际使用的温度通常介于40-50℃,恰恰就是低温烫伤的高发区间。
热源温度 | 持续接触时间 | 皮肤损伤程度 |
44℃ | 6小时 | 皮肤不可逆损伤 |
49℃ | 3分钟 | 表皮损害 |
≥9分钟 | 表皮坏死 |
除了取暖设备,日常生活中用的温热器具,如果使用不当也可造成低温烫伤,如暖风机、电热毯、热水袋、茶杯等。
长时间接触皮肤、保持一个取暖位置不动,是引起低温烫伤的两大原因。尤其是进入熟睡状态时,身体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痛感也变得迟钝,往往一觉醒来才发现被低温烫伤。
因此,被低温烫伤的人一般是晚上睡觉不易苏醒和感觉迟钝的人,婴幼儿、老年人、瘫痪患者、酗酒者都是高危人群。
烫伤后怎么处理?
接触热源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烫伤的风险和程度也会越严重。发现低温烫伤后,市民也可采取冷水冲洗烫伤处的方式缓解烫伤疼痛症状。但民间流传的涂酱油、牙膏治烫伤的方法,切勿盲目采用。“酱油、牙膏刺激性太强,虽有一定降温效果,但一定不能在伤处停留太长时间,否则造成脱皮。”
我院的制剂陈渭良伤科油就适用于烫火灼伤、创伤止血、跌打损伤、蚊虫咬伤、无名肿痛等症状,如果烫伤不严重,也可以涂抹陈渭良伤科油缓解不适。
若是出现水泡,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以防处理不当引发感染。如果烫伤较严重,陈景利则提醒大家做好急救措施▼
①迅速除去致伤因素,脱离现场,用凉水、自来水冲洗患处,去掉伤处饰物。用冷水清洗10~15分钟能缓解烧烫伤带来的疼痛和对伤口进行降温。
②如患者口渴,可服少量淡盐水,出血时立即止血。
③对于创口的处理,I度烧伤、未起水泡者可适度涂抹烧伤膏;II度以上则应尽最大可能保护烧伤创面,不涂药、不包扎,预防感染,立即上医院处理。
④不要在烧烫伤的伤口上涂抹酒精,会对伤口造成较大刺激,高浓度酒精还有可能造成新的损伤。
如何预防出现低温烫伤?
钟敏华建议,在使用取暖产品的时候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例如贴暖宝宝的时候不要直接接触皮肤,隔着衣服使用。同样,使用热水袋时也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可以给热水袋加一个外套壳子。
晚上使用电热毯时最好在睡前开启预加热,正式睡觉的时候断电,或者定时使用,尽量不要整晚直接睡在电热毯上。
另外,要注意产品的安全性,要购买合规的产品,定期进行检查并更换。注意使用的用火用电安全。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