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看病问诊,晚上下班制作视频,有时甚至到深夜12点,这是一个佛山普通“网红”医生何利雷的日常场景。何利雷并没有像他的同事, 佛山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张兴钦,因为“颜值”像明星李现的意外引发走红网络,但他却因为制作健康科普短视频成为社会舆论眼中的“网红”。

何利雷医生出镜制作科普讲解短视频
新冠疫情放大了公众渴求医疗新闻,专家解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医生“网红”崛起有其必然逻辑,佛山越来越多医生选择主动加入健康科普短视频、直播行列。但对于这个群体,社会上却有两极分化的评价:接受的人认为网红医生能够更直白、客观地向全民科普医疗知识,而抵触的人则认为互联网的流量和红利容易消磨医生钻研医术的热情。
抛开大众目光,身在其中的医生群体也对“网红”身份存在疑惑,医生究竟该不该当“网红”?走上“网红”之路后遇到争议怎么办?越来越多医生“触网”,社交媒体流量增长放缓,医生坚持视频产出的动力在哪里?
争议中的“网红”滤镜
44.83%医生认为医生“该”当网红
1月19日,信息时报对佛山市中医院、等4家医院医生发布《佛山医生大Battle,医生该不该当“网红”?》问卷调查,截至1月25日,佛山市共72名医生参与问卷调查,其中41.67%医生认为医生“该”当网红,45.83%医生选择“不确定”,仅有12.5%医生表示“不该”当网红。

在医生为什么该当网红的原因多选项中,“可以帮助大众了解医生专业的另一面”占88.89%,这一最高占比显示了医生这一特殊职业希望通过更多渠道获得大众理解的声音。“更好地将医疗知识和技术服务于公众”作为医生的职业使命选项占比80.95%。“积累粉丝受众,获取病人途径更多元,能积累更多病例经验”选项占比58.73%。
“其实我不太认同自己是网红医生。”佛山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何利雷在抖音设有“谈骨论筋”栏目,自2020年9月开始健康科普短视频创作以来,截至2021年1月21日系列短视频已更新至20集,播放量达到198.4W,但他坚持用科普医生来形容自己。何利雷表示:“以前我就会做一些运动学科的科普文章,现在只不过是把科普的内容载体从文字变成视频,事实上科普我们医生一直在做,只是载体变了而已。”
然而,无论是否承认“网红”概念,也躲不过周围人的“网红”滤镜。
“认识的同行或朋友看到我就会说‘网红来了’。” 佛山市中医院男科主治中医师王鹏在抖音开设了“佛山鹏医生”,主要以专业医生的角色发布大众关心的热点相关男科知识话题进行健康科普,目前有32.8W粉丝,累计166.2W点赞量。根据问卷统计,48.61%的医生都关注到身边有抖音等视频“网红”医生存在。
进入以抖音和快手为主导的短视频时代后,医生不再以单一的医院专业坐诊精英形象出现,作为内容生产者,医生通过视频内容策划,可以大跳“野狼Disco”做运动矫正,可以通过话题策划探讨更多大众关注的医学问题。

回归医者初心,王鹏坚持制作健康科普短视频。
这种相对轻松愉悦的视频环境下进行医患沟通,对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短视频给患者更多的常识科普,可以减少因为对医学常识的认知不同而产生矛盾隐患。”王鹏肯定了“网红”医生的积极意义,并为此坚持付出,有时一个月甚至坚持20多个视频推出,但他却因为一次争议性话题视频沉寂了一个多月“当时因为一个争议性视频,一些医生、网友发出质疑的声音。”面对争议,王鹏一个多月没推送科普视频,即便后来的医学研究证明王鹏当初的论断是对的。
医生不该当网红的原因中,“容易引起争议,避免将自己卷入专业范围外的话题旋涡”成为医生上线做健康视频的最大顾虑,占比80.5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去认同。但作为专业医生,传递出去的信息起码要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必须是科学的,尽量不要去传播自己拿不准的一些内容。”何利雷认为制作健康科普短视频,需要有医生从专业角度自审把关,尽量避免争议性的选题。
放缓的后流量时代
回归初心 先“医生”后“网红”
“制作线上健康科普视频对医生来说并没有直接的收益,视频对受众的科普传播也不能确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何利雷表示。但制作视频却需要花费医生大量的业余时间。为了让每一个视频呈现满意,何利雷利用业余时间做文案策划,一个视频重复拍摄次数有时多达20多次,晚上拍摄到十二点。
工作之余,王鹏视频拍摄到晚上七八点是常态,并且在周末空余时间他还对着镜子训练自己的镜头表现力。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医生“触网”,短视频平台规则限制越来越严格,社交媒体流量增长放缓。“以前涨粉速度很快的,最近涨粉增速慢很多。”王鹏在去年年初的时候赶上了“网红”医生的流量红利,据统计,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大量医生们踊跃地进入短视频、直播平台,优质的健康领域内容增长加速,短短几个月就出现了大量百万级粉丝医疗领域KOL。
但随着平台规则的变化,医生靠个人“单兵作战”的模式有点跟不上了。“现在一些医院的‘网红’医生背后已经有成熟团队在运作。”王鹏表示。而记者了解到佛山市一些医院也正在探索从医院上层规划设计去打造“网红”医生。
对于医生,则更多的回归初心。在问卷对“当‘网红’医生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的回答中,近93.06%的医生选择了“过硬的医学专业基础,经得起大众考验。”

“网红医生实际上应该是先医生、后网红。”在遭遇流量增速放缓的时候,王鹏找回自己最初制作短视频的初心:“制作健康科普视频我觉得首先是传播健康正能量,其次也是一种医者仁心的责任与感同身受的情怀,社交媒体上也应该鼓励有更多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存在,让更多人知道公立医院是有男科的,真正战胜错误的信息。我们做医生,始终希望老百姓知道更多的医疗信息,看男科尽量到正规的医院去看病,减少不必要的费用。”
“我不怎么关注流量,从专业角度出发,我认为每个医生都可以去做科普,但不一定每个医生都愿意去做,也不一定每个医生都能做得很好。”何利雷表示。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记者林丹 张芳玲有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