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竞速!佛中医EICU/CCU成功救治一例重度热射病患者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09月20日 09:42

  中原地区常说白露节到秋意浓,但是气候高热多湿的岭南地区此时节依旧高温天气频繁。在高温高湿天气下,持续的户外工作可能引发中暑。日前,我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重度热射病患者,病情危重一度危及生命。幸而医护团队积极救治,在急诊重症/心脏重症监护病房(EICU/CCU)上演了一场生死竞速的惊险“大片”,患者很快便顺利脱险并平安出院。

  长时间高温作业引发热射病

  九月初,我院急诊科接到120指挥中心的抢救指令,称一户外作业男子高温工作后不省人事。急诊科彭嘉健主治中医师立即出诊,到现场查看发现患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数小时后出现意识模糊、肢体抽搐、呕吐、二便失禁等危重表现,初测体温高达41.1℃,当即考虑病人出现热射病。现场医护立即为患者进行畅通气道、吸氧、开通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及物理降温等抢救处理。患者症状稍稳定后,立即转回我院急诊科进一步救治。  急诊科兼重症医学科护长周建仪(左一)协调急危重症护理,梁章荣(右一)指导抢救

急诊科兼重症医学科护长周建仪(左一)协调急危重症护理,梁章荣(右一)指导抢救

  急诊科副主任梁章荣主任医师接到院前急救任务后早已在抢救区等待,患者接回后立即和彭嘉健再次评估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起病时间虽短,但已经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循环功能障碍。其热射病诊断明确,亟需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梁章荣随即启动急诊科复苏救治流程,并一线指导各项相关抢救。  

  患者在持续血液净化、呼吸机辅助通气、降温毯等综合救治下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患者病情初步稳定后,立即被转入EICU/CCU继续接受一系列高级生命支持,包括有创机械通气、有创动脉压监测、血液净化、床旁超声评估及调整血流动力学、物理降温、支气管镜治疗、纠正凝血功能、稳定内环境等综合治疗。第二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肝脏、肾脏、凝血、灌注等指标逐渐改善。第三天,患者意识转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第五天,患者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转至我院中医经典病房继续治疗。第九天,患者症状改善,步行离院。

  “热死人”,不是夸张  

  热射病,医学上称为热休克或重度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机制失衡,身体产热大于散热,从而导致机体中心体温骤升,超过40℃以上,伴有昏迷、意识障碍、汗闭三联征,以及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病情危重可致死亡。

  “十早一禁”是热射病治疗的首要原则,包括: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补凝抗凝、早抗炎、早肠内营养、早脱水、早免疫调理;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术。在本次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遵循上述治疗原则,再加上临证经验丰富,团队配合默契,EICU/CCU设施配备齐全,使急危重症抢救、监护管理关口前置,保障患者获得更佳疗效。

  EICU/CCU硬核配备,守护急危重症患者

  我院今年新启动的EICU/CCU是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系统、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的医疗单元,体现了一所医院的急诊医学水平。  

  该病区配备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以及负压层流单间隔离病房、标准床单元设置(气动双塔),中央监护系统、床头可视化平台、有创/无创呼吸机、食道压监测、支气管软镜、PICCO、IABP、ECMO、床旁重症超声、血液净化仪等多种生命支持设备。  

  通过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可对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管理,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规范、高质量的生命支持,还可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预防性的监护与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防止急危重症的发生,为佛山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坚实的急救医疗保障。

  图/文: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