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草地坐一坐,竟惹来致命横祸?佛中医抽丝剥茧寻因救人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06月06日 08:15

  5月初,广东地区绿意盈盈、生机满满,不少市民都喜欢到公园游玩,尤其是亲子露营,可谓是十分惬意。然而,李阿姨却因这项活动差点丢了命,所幸佛山市中医院抢救及时,这才度过了危险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天,李阿姨到公园散步,走得累了就坐在草地上休息。当天蚊子多,时不时感觉有蚊子咬,身上有些痒,阿姨以为很正常,没有在意。  

  晚上回家之后,李阿姨突然发高烧到了39℃,咳嗽咳痰到社区医院治疗了几天,仍然反复发热。病情也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其家人拨打120紧急将李阿姨送到佛山市中医院救治。没想到一检查就发现,李阿姨的心肝肺肾功能的指标直线上升,已经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预示着病情极其凶险,死亡率高。急诊医师随即将李阿姨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抢救。

  李阿姨进入ICU后开始全面的检查和严密监护,呼吸机、纤支镜、床旁连续血液净化(俗称洗肾)等各项技术给予强有力的生命支持,以赢得明确诊断的时间。  

医务人员行纤支镜检查治疗医务人员行纤支镜检查治疗

  究竟是什么导致病情进展这么快呢?通过全面的体格检查,患者背部的一个焦痂疤痕引起了当值医生万志敏主治中医师的注意。她认为,导致李阿姨这番危险的为恙虫病。万志敏即刻向ICU副主任张云海主任中医师详细汇报了病情,张云海结合患者曾在公园草地休息的经历,考虑重症恙虫病诊断基本明确,指示使用多西环素治疗,最终通过基因检测证实了恙虫病的临床判断。  

李阿姨背部的焦痂疤痕李阿姨背部的焦痂疤痕

  经过10多天的抗感染和综合支持治疗,李阿姨顺利度过鬼门关,心肝肺肾功能逐步恢复,身上各种生命支持设备一一撤除,顺利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李阿姨在ICU康复治疗李阿姨在ICU康复治疗

  警惕隐形杀手,恙虫病的无声威胁

  据张云海介绍,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恙螨幼虫的叮咬传播给人类。这种疾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长江以南地区以6-8月为流行高峰,属于“夏季型”。

  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信息,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包括突然起病、发热,伴有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恙虫病的宿主动物主要是鼠类,例如黄毛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等。此外,兔、猪、猫和禽类也能感染。其传播媒介是恙螨,全球已发现3000多个种,我国有500多个种。只有少数恙螨能成为恙虫病的传播媒介,如地里纤恙螨、小盾纤恙螨等。

  恙螨幼虫在地面草丛中活动,遇到宿主动物或人时即附着其体表叮咬组织液,3-5天吸饱后落于地面,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疾病。恙虫病的易感人群包括田间劳作的农民、野外作业人员、野外训练部队和野外旅游者等,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恙螨的侵袭。  

  张云海表示,恙虫病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14天。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多饮水等。病原治疗方面,恙虫病东方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应选用脂溶性抗生素,如多西环素为首选。

  如何有效预防恙虫病,张云海提醒市民朋友们:

  1.恙螨多栖息在草丛或灌木中,我们要避开这些高风险区域,尽量避免长时间停留或休息。如需进入草丛或灌木区域,应扎紧袖口、裤管口,并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避剂。

  2.如果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您的活动史和可能的暴露情况。  

  

  作者:许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