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针灸修复受损神经临床案例报道获SCI认可!
资料来源: 发布者:吴舒颖 时间:2023年11月14日 10:03

       近日,佛山市中医院针灸一科副主任邓聪团队论文:“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eep and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injuries caused by V-A ECMO-induced right limb ischemia: a case report”(针刺改善暴发型心肌炎患者ECMO后神经损伤的临床报道》)发表于SCI收录的临床医学期刊《Acupuncture in Medicine》。该论文已是近两年我院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传承弟子、广东省名中医老锦雄工作室成员邓聪牵头发表的第4篇SCI论文

论文截图论文截图

      该论文介绍了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在因暴发型心肌炎而使用了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即VA-ECMO,俗称人工肺)之后,出现了右足第一、二趾瘀黑并右足下垂麻木,不能下地行走,我院肌电图提示腓深神经完全损伤,经3个月的常规药物治疗后症状无好转,遂在2022年10月前往我院针灸科就诊。邓聪团队选取了与受损的腓深及腓浅神经循行路径一致的、同时也是循行足阳明胃经的下肢穴位,予以深刺电针配合温针灸等多种针灸疗法,经约3个月治疗,患肢受损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已可下地稳定行走,展示了针灸治疗修复受损神经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

针灸治疗后,患者足部受损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针灸治疗后,患者足部受损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根据医院和科室的整体发展需要,针灸科目前主要包括下列痛症、神经损伤、内分泌等多个亚专科,年门诊量超7万人次,亚专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规模和学术影响。而邓聪所负责的针灸科神经损伤亚专科经过近10年的成长,先后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及佛山市科技局、佛山市卫健局等各级立项资助课题多项,研究方向除了临床治疗方案以外,也聚焦针刺对神经损伤相关通道蛋白及传导障碍等影响的机制研究,其临床及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邓聪介绍,临床上对于感觉神经损伤引起的触觉、痛觉、温觉的减退或消失,运动神经损伤引起的四肢活动障碍或者是出现面瘫的现象,末梢神经损害导致的手脚麻木等的症状,很多时候是缺乏持续而有效的药物和治疗。而事实上,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传统医学中的针灸疗法是一项值得关注的治疗选择。针灸通过增加组织血流量,改善神经组织微环境,刺激神经营养因子释放,能有效地阻止或延缓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邓聪为患者治疗(资料图)邓聪为患者治疗(资料图)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作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佛山市“十四五”重点专科,无论在中枢性神经损伤方面(如根据脑部及脊髓等的不同受损部位引起的偏瘫、截瘫等),还是周围性神经损伤方面(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肿瘤放化疗术后引起周围神经损害等多种疾病及症状),针灸整体干预策略已积累了多年的治疗经验,且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获益和社会效益。

      邓聪还介绍,该神经损伤针灸亚专科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电针、温针、悬灸、隔物灸、麦粒灸、放血、火针、蜂针等传统方法,在使用常规神经修复及营养药物的同时,根据现代医学受损神经走行路线及受支配肌群的分布特点,使用多向多层面针灸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的精准度,治疗期间还会结合医院现代先进检测设备(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骨肌神经彩色超声、神经肌电图等),定期跟进评估神经损伤患者的恢复进度,及时调整相关的针灸整体治疗方案。

特色传统治疗方法特色传统治疗方法

      而对于一些顽固性损伤或者修复效果欠佳的病例,邓聪说,亚专科则着力深挖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60年的临床学术经验,灵活使用熊老擅长的与神经损伤有关的如“五痿汤”“鹿角胶丸”“黄芪虫藤饮”等经典名方,并遵循广东省名中医老锦雄教授“培元养心法”中固本培元、五脏同调的基本思想,综合治疗方案中强化背俞穴温针灸疗法,在临床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目前针灸科已基本完善神经损伤亚专科的人员配置和门诊服务,如市民有关神经损伤方面的问题,不妨在“佛山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门诊挂号”->“针灸科”中的“神经损伤专科”预约挂号及现场咨询诊疗。

 

“门诊挂号”-“针灸科”中的“神经损伤专科”“门诊挂号”-“针灸科”中的“神经损伤专科”

文:关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