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又是“九毒日之首”?夏至连端午,这样做更有助温阳驱邪…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3年06月21日 14:44

  在中国民俗中,农历五月俗称毒药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元气耗元气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九毒日包括五月的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是五毒尽出的日子,因此这一天有喝雄黄酒、插艾草、做艾灸等避邪驱毒的风俗

  而在今年,端午前一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夏至。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虽然天气炎热,但阴寒之气已经开始生长。据广东省名中医老锦雄学术继承人、国医大师熊继柏传承弟子、我院针灸一科副主任邓聪主任中医师介绍,此时一方面要“温阳”,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需借大自然“温热”特性以“散寒”,最终起到冬病夏治和养生保健的作用。  

  其中,艾灸则是最常用、适应性最广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为什么会这样说?艾灸又有多少形式和功效是大家还未了解的?一起来听听邓聪的介绍吧!

  艾灸从何而来?

  正如其名,艾灸主要原材料就是艾叶。艾叶是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其气香味辛,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抗炎等功效。此外,艾叶外用还能祛湿止痒。将艾叶捣绒后即可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现代研究表明,艾叶还具有抗过敏、镇咳、平喘等作用。可见,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治疗内外还是妇儿疾病,艾叶都能发挥广泛的功能

  

  不过邓聪指出,艾叶能作为温灸法的主要原料之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其在燃烧后能释放出特定波段的光谱,包括远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二者都可被人体吸收。其中远红外光谱主要作用于机体的浅表产生热量,而近红外光谱可直接渗透到机体深层组织,通过毛细血管的传递,为身体的深部组织供能,并产生较强的“得气感”,上述过程也被称为艾灸的“辐射效应”

  由此可见,艾灸的热效应和辐射效应同时作用,能刺激局部产生温热感,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还能为深部组织提供能量。

  艾灸能治什么?

  相信大家对艾灸能治疗“寒性疾病”一定并不陌生,因为在艾灸过程中其温热效应是最直观明显的。邓聪表示,艾灸最常见的功用就是温经散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瘀、寒湿所引起的颈腰背部疼痛、胃痛、腹痛、痢疾虚汗多、四肢寒冷等。此外其对妇科中的痛经、经闭,儿科的泄泻等病证也具有十分出色的效果。“大家一般在接受艾灸治疗后有痒、痛、酸胀、咳嗽、流鼻涕、打喷嚏或皮肤冒寒气等反应,都说明艾灸治疗有效,这是经脉初步得到疏通,体内湿气寒气慢慢向外排出的表现。”

  一灸补阳,二灸化阴,三灸强免疫。没错!防病保健也是艾灸带给我们的惊喜之一。据邓聪介绍,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灸法能起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作用,在古时称之为“逆灸”,现代人称之为“保健灸”。而《医说·针灸》所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也正是在提示:艾灸足三里,灸到皮肤微微发红、湿润才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夏季是一年之中阳气旺盛之时,此时做艾灸,不仅可以借助大自然的“温热”之力,提升体内阳气;同时夏季人们长期待在空调房内,多饮食生冷,从而艾灸还能帮助去除体内寒湿之邪,从而达到改善体质、预防疾病目的。这也是中医理论中“天人合一”的具体应用。

  “而在防病保健方面,除了足三里穴外,艾灸下肢的三阴交穴,腹部的天枢穴、中脘穴等都具有相应的作用。”邓聪说。

  艾灸也能“多面玲珑”

  艾叶粉碎成艾绒后体积极小,为下一步将其塑形为柱状、条状等各种剂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临床上,我们常见到的艾灸剂型主要为艾绒、艾柱、艾条。其中艾绒最为松软,塑形能力最强,治疗部位精确。艾条灸、艾柱灸形状固定,操作安全简便。作为世界针灸联合会传统灸法推广基地,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常将艾柱灸结合针刺进行温针灸治疗,对各类痛症、运动损伤及内妇儿科疾病疗效俱佳。  

  邓聪为患者进行温针灸

  此外,邓聪介绍,在皮肤上涂擦本院制剂陈渭良伤科油或凡士林后,将艾绒直接放于皮肤上进行直接灸——无瘢痕灸,对于许多外周神经疾病、皮肤疾病等也有良好效果。

  若将其捏成“麦粒”状进行艾灸,便是“麦粒灸”。既往针灸科运用麦粒灸治疗外周神经疾病如面神经炎(面瘫),皮肤病如黄褐斑等,均收到患者的众多好评。  

  而前述的保健灸,可运用的形式也十分多样,最方便的一种是利用长约15-20cm的艾条,将点燃的一端距皮肤2-3cm,对准部位施灸,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温度感觉适当调整距离,使皮肤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且有微微湿润感为佳。

  邓聪介绍,临床在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可运用不同的艾灸方法,如前面所说的面瘫,除了可运用直接灸外,还可运用隔物灸。也就是在艾绒与皮肤之间,用一物品相隔进行间接施灸,该物品可是生姜、大蒜;也可是药物如附子;也可是中药处方,如“牵正散”。   

  邓聪提示,艾灸点燃后最高燃烧温度可达848℃,皮肤内温度可达56℃,市民居家操作具有一定风险,建议尽量前往医院接受诊治

  看完介绍,大家是不是对艾灸更心动了呢?端午节即将到来,趁在九毒日来临前到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亲身感受一下艾灸的魅力吧!   

  作者:莫谦

  视频部分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