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堂|5岁孩子还尿床?别过分指责,这可能是一种病……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08月29日 10:22

   我家娃5岁,马上要上大班了,昨晚竟然还尿床,弄得一晚上没睡好。

 

  哎,我家娃已经上小学了,偶尔也会尿床,还被同学笑话,甚至不想上学了。

  面对尿湿的床铺,实在气恼,忍不住骂了孩子,过后想想好像也不适合,这该咋办好呢?   

  孩子尿床,这个问题相信不少家长都遇到过,但孩子已经到一定年纪了还是尿床,就让不少家长表示头疼不已。

  到底是什么原因?难道真是孩子的错?佛中医儿科刘倩中医师提醒,孩子尿床可能是遗尿症,一起来了解下吧。

  尿床是病,得治

  尿床,医学上称为遗尿症,主要表现为熟睡时出现不自主排尿。5-6岁儿童每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连续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都可以视作患有遗尿症。  

  尿床不是小事,不仅扰了一家人的美梦,严重影响一家人的心情,正如上文家长所担心的,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和治疗,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影响深远。如今,许多家长对孩子尿床越来越重视,建议学龄儿童尿床需及时干预治疗,对于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可放宽诊断标准,积极治疗。

  尿床概率和危害

  数 据显示, 我国5岁儿童中尿遗症的发生率为15.3%,5-18岁儿童遗尿症的发生率为7.88% ,和1 0年前相比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刘倩表示,尿床虽是常见疾病,但其带来的危害却是深远的:

  ☹ 严重影响孩子及家长的生活质量,对孩子自尊心与自信心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 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容易出现 身高偏矮(比正常儿童低2-5cm)、偏瘦或虚胖身材   

  

  ☹ 若长时间出现尿床,则可能导致孩子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反应慢等症状,使孩子智商降低,学习成绩下滑。

  ☹ 青春期遗尿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社会交往活动,并影响以后的成人生活。

  尿床的原因

  儿童膀胱容量和控制功能的发育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从婴儿期无意识排尿(尿失禁)到实现 日间控尿 , 正常需要到4岁才能完成 ,在学会日间控尿后的数月乃至数年后,方可实现在 夜间控尿,一般预期在5-7岁 

  目前对于遗尿症的发生机制主要理论包括:

  ✔ 遗传因素: 父母一方或双方有长期夜间遗尿的病史,则分别有大约50%和75%的后代会出现夜间遗尿症状。

  ✔ 膀胱控制能力延迟成熟: 因膀胱功能发育延迟,不能完全行使自主控制能力而出现储尿期的无抑制性收缩,使膀胱容量小、敏感性高、顺应性差。

  ✔ 睡前饮水过多: 夜间多尿,夜间机体的抗利尿激素的反应下降和(或)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 觉醒功能异常: 觉醒阈值高,白天睡眠不足,对膀胱充盈信号不敏感等。

  ✔ 膀胱容量小

  ✔ 逼尿肌过度活动。  

 

  相关检查项目

  ☛尿常规检查:所有遗尿症儿童均应接受尿液分析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筛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崩症、水中毒和(或)隐匿性尿路感染。

  尽量选择晨起后的首次尿液进行尿液分析(晨起尿用保鲜袋装好,2小时内送到医院进行检测)。如果尿常规中发现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存在尿路感染,需要进一步做尿培养检查。

  ☛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儿童肾脏功能情况。

  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和排尿性尿道膀胱造影)。

  有脊柱下段腰骶部异常、隐性脊柱裂、或会阴和下肢神经系统异常的儿童需接受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如骶尾椎片,甚至脊柱MRI。  

 

  尿床如何治疗

  划重点!

  尿床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一种疾病,超过5岁的儿童仍经常尿床,建议寻求医疗咨询,家长不应为此指责孩子,而应多鼓励,帮助孩子树立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也可以记录进步,通过适当奖励来激励孩子克服心理障碍。  

  同时,作息饮食上也要注意调节,可以制定规律作息时间表,并督促孩子按照表格时间作息;白天正常饮水(白天饮水量至少占一天饮水量的80%),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规律排尿;晚餐可适当提前,睡前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睡前2-3小时不再进食和大量饮水

  从中医的角度讲,遗尿症的发生和人体肾气不足、肺脾气虚、肝经湿热等因素相关,我院儿科遗尿专科根据孩子病症除了开内服中药外,还配合有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健脾助运膏)、中药熏洗方浸浴浸足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温馨提示:有需要的市民可来我院儿科门诊挂号咨询,以上儿科外治疗法由医生辨证开药。暂不支持线上开具或邮寄。  

  来源: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