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6月30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维护听力健康,乐享幸福晚年。
65岁以上老人约1/3有听力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出现各种听力问题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听力障碍已是全球发病率第三高的慢性疾病,而老年人是听障人群的主体。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1/2。
听力损害,预防为先。我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医师钟艳萍介绍,老年性耳聋又称为老年性听力减退,初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为主,而语言理解能力也会随着明显降低。听力损失还可逐渐向低频扩散,严重者可完全丧失听力。
那么,如何让老年性耳聋来得慢一些呢?钟艳萍提出以下建议:
01、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等可造成耳蜗结构和功能反复损害、内耳及大脑中枢低氧,从而影响整个听觉通路的神经冲动传导,造成缓慢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对延缓老年性听力损失有一定作用。
0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老年人要均衡摄入机体所需营养,避免食用过多的脂类食物。如可适当增加富含钙元素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利于改善听力。老年人应戒烟酒,烟的尼古丁成分及酒精都能直接损害听神经。
03、坚持体育锻炼
老年人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量,选择慢走、健身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不仅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还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而改善耳内血液供应。不过要注意的是,运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并避免过度疲劳。
04、避免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可导致我们的听觉器官处于长时间的兴奋状态,并可诱发脑血管痉挛,进而导致听觉器官供血不足的情况,听力就会随之下降,还应避免长时间或强音量使用耳机。
05、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药物可损害听神经,甚至是不可逆的。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随之减退,对药物的吸收、代谢、耐受度以及清除速度均会显著下降,所以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切忌私自用药。
06、保持心情愉悦稳定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情绪激动很容易导致耳内血管痉挛,引发听力下降。特别是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更会加重内耳的缺血缺氧,致使听力下降。
07、听力下降,需适时配戴助听器
对于正规的医学治疗效果不好或无效的听力损失,建议尽早使用助听器,这样可以保护残留的听力,因为听力损失越严重,助听效果越差。长期的听力损失,一方面会导致患者听觉与言语识别能力、大脑认知功能退化,甚至诱发老年痴呆;另一方面会使患者焦虑、抑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下面,通过4条视频,更加系统地了解听力损失的危害和原因、听力损失检测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助听器的科普内容。
听力损失的危害
老年人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
听力损失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助听器
来源:耳鼻喉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