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添衣保暖少不了,佛中医专家送上全方位保健锦囊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1年01月13日 08:46

  今早三水出现霜冻

  温度低至1.5℃!

  不少市民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低温截图

  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

  未来三天

  全国大部地区将陆续回温

  不过

  秋裤别急着收起来哦

  14日起

  将迎来新一股较强冷空气

  气温骤降

  早晚温差大

  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市民要如何做好防范呢?

  佛山市中医院多位专家给大家支招~

  气温骤降,慎防心脑血管病   

  佛山市中医院心内科罗智敏副主任医师表示,气候的急剧变化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市民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加减衣物,防寒保暖,避免因为寒冷导致血管痉挛收缩而引起发病。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少吃油腻之物,多吃一些糙米、蔬菜和水果。冬季进补可适当进食当归、黄芪等补养气血之品,但不宜补益太过,有病时需询问医生辨证进补。同时,习惯性便秘的老人要格外关注大小便情况,不要用力解大便,建议在饮食上添加细纤维的蔬菜、水果和适量的水分,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心情愉悦。同时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选择如走路、骑自行车、太极拳、八段锦等轻柔的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要量力而行。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注意日常调护    

  肺病呼吸科王敬民主治中医师表示,骤然变化的气温会引起许多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尤其是以下几种情况,需引起高度重视,防范于未然。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特别是咳喘症状多或者肺功能差者。

  2.支气管哮喘患者,特别是近期有发作或症状未完全控制者。

  3.支气管扩张患者,尤其是咳嗽、咳痰多者。

  王敬民表示,这些患者因气道敏感且存在慢性炎症,容易因气温变化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日常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规律作息,合理运动外,特别要提醒的是,晨起出门要佩戴口罩,避免太早晨练,一般9点至10点后气温升高开始锻炼为宜,场地最好选择室内,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度。其次,饮食上可根据情况选择滋补类食物或药物,常用的滋补食品有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鳖、海参等;药物有熟地、阿胶、鳖甲等。  

  

  鼻炎患者着重提升免疫力和防感冒    

  每当冬季降温遇上大风时,鼻炎患者稍有不慎也容易发作,耳鼻喉科卢杰中医师表示,最关键要提高免疫力和预防感冒。秋冬时节可选择室内瑜伽或跳绳等,运动后要适当补充能量和水分,避免汗出当风。禁止抠鼻、过度拔鼻毛和用自来水洗鼻等不良习惯破坏鼻腔微环境,影响鼻腔自动清洁的功能。若是鼻腔有较多鼻涕,可以用洗鼻器加入生理盐水,用正确的洗鼻方法进行洗鼻。流鼻涕较多时,尽量减少摄入海鲜、牛肉、冰冻等食物。日常生活尽量不吸烟、不喝酒,减少刺激鼻黏膜充血。    

  家中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和晒被褥、清理空调滤网等,减少尘螨堆积。到人多密闭的空间或空气混浊、灰尘较大、味道刺激的地方一定要佩戴口罩!天气干燥时,可适当在周围环境配备空气加湿器,减少鼻腔黏膜干燥的不适,冒着温暖水蒸气的水杯也可以作为简易方便的“加湿器”!

  耳鼻喉科钟艳萍主任中医师也提醒,冬天容易鼻炎发作的患者,可以艾灸足三里、肺俞穴;发作时鼻塞不适可以按压迎香穴;擤鼻涕时要逐一鼻孔进行,禁止用力过猛,更不要同时按捏双侧鼻子一起擤鼻涕,否则容易引起中耳炎。同时要避免熬夜,否则容易抵抗力下降,不敌风寒,成人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若工作太多,倡导早睡早起,早起后再工作。  

 

  迎香穴

  张键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