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作为全球首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青光眼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因早期症状极其隐蔽,许多患者往往在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时才惊觉患病,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因此,青光眼也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头痛+呕吐?竟是青光眼发作了
70岁的刘阿姨因头痛、呕吐等症状来到佛山市中医院。刘阿姨表示,3天前开始出现头痛不适,测量血压偏高便自行服用降压药治疗,但症状未能缓解,两天后患者出现头痛伴呕吐,遂到医院检查。经检查,刘阿姨左眼视力0.12,眼压49mmHg,左眼角膜水肿,前房浅,瞳孔扩大,晶体混浊。根据患者检查情况,专科医生诊断为左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我院眼科团队予以降眼压对症治疗,解除了眼压高对视神经的压迫,后期也及时为刘阿姨行手术治疗。术后刘阿姨左眼视力提升至0.6,眼压降至12mmHg,头痛症状得到了缓解。
注意看!青光眼分为急性和慢性
我院眼科肖文军主治中医师介绍,青光眼主要分为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前者一般症状为眼球突然胀痛、视力急剧下降及同侧头痛,甚至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和脉搏加速等症状,经检查可发现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方极浅、瞳孔变大、晶体混浊,眼压高,眼球较硬。而慢性青光眼则比较隐蔽,可能患者长时间没有明显的症状,直到视力严重受损时才被发现。这也是青光眼被称为“偷光贼”的原因所在。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青光眼。2023年发布的《青光眼综合防治管理白皮书》中提到,中国青光眼患病与年龄相关,但呈年轻化趋势。
1、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青光眼的患病风险会增加;
2、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其他家庭成员患病风险会增加;
3、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长期使用激素药水的人患病风险增加;
4、高度近视的人由于眼球结构改变,视神经更容易受到损害;而高度远视患者通常由于眼轴短,眼内结构拥挤,也容易引起青光眼,需特别注意。
青光眼筛查需要做哪些项目呢?
1、眼压检查
眼压是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正常值是10-21mmHg,超过正常值就需要警惕。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眼压来判断是否存在的青光眼的风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种情况叫做“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即眼压正常,也可能患上青光眼。
2、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是通过检测患者周边视野是否有缺损来评估视力范围是否受损。因此,周边视野缺损是青光眼的早期症状之一,以此可以筛查早期青光眼患者,并可作为检测青光眼病情变化的指标。
3、眼底检查
通过检查眼底视神经的形态及杯盘比,评估视神经是否存在缺损或萎缩。
4、视神经厚度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神经厚度的变化。如果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明显变薄,可能有视神经损伤的风险,需及时治疗。目前临床上建议青光眼患者定期进行眼底视神经OCT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青光眼日常防护怎么做?
肖文军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加强体育锻炼,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脾气暴躁、抑郁和忧虑等不良情绪。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类胡萝卜素的食物。
平时应注意用眼卫生和眼部保健,不要长时间过度用眼、用脑,避免视觉疲劳。切勿在暗光室内持续阅读,阅读光线必须充足柔和。晚上观看电视、电影或手机时最好开一盏照明灯,这样既可以缓解视疲劳,还能减少屏幕光亮与背景灯光之间的差距。
尤其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以及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压、眼底的随访检查,更应注意日常生活中健康用眼习惯的养成。
作者:肖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