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探索世界的窗口,然而一旦出现问题视力和视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2024年10月10日是世界视觉日,今天,佛中医眼科专家肖文军主治中医师就来跟大家聊聊一种常见的眼底血管病——视网膜静脉阻塞,希望市民共同关注眼健康。
肖文军介绍,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指眼底视网膜的静脉血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阻塞。这种阻塞可能发生在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其分支静脉上,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进而引发一系列眼底病变。简单来说,就是视网膜上的静脉血管被堵住了,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通。想象一下,如果家里的水管被堵,水就会积在那里,甚至可能溢出。同样地,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血液会瘀滞,静脉变得迂曲扩张,严重时还会引起视网膜出血和水肿,进而影响视力。
Q:引起视网膜静脉阻塞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A:视网膜静脉阻塞可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它是个“团伙作案”的高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疾病因素
在中国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光眼患者由于眼压升高,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液瘀滞,也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起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液相关因素
当血液粘稠度高时,影响血液流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视网膜静脉阻塞。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不平衡,也会引起视网膜静脉阻塞。
其他因素
例如吸烟、年龄大、口服避孕药、过度疲劳等,均可增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风险。
Q: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视力下降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看东西会感觉越来越模糊,仿佛世界被一层薄雾笼罩。
视野缺损
有时会突然发现眼前的某个角落变得模糊或看不见了,就像相机镜头上有了污点。
其他症状
还可能会出现眼前黑影遮挡、视物变形等奇怪现象,这些都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发出的报警信号。
肖文军表示,视力下降与视野缺损作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核心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影响。研究数据表明,超过80%的RVO患者会在发病初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其中约30%的患者视力损失超过两行视力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视野缺损会导致患者视野中的部分区域出现暗点或盲区,这种改变不仅限制了患者的视觉范围,还可能导致行走、驾驶等日常活动的不便与安全隐患。
我院曾收治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位50岁的中年男性因突发左眼视力模糊伴视野缩小一周前来就诊。经眼底检查发现,该患者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导致黄斑区水肿及视网膜出血,进而引起视力急剧下降至0.3(正常视力为1.0),且视野检查显示颞侧存在大片盲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资料图
在临床中,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影响整个视网膜的静脉系统,症状较为严重。
第二类: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只影响视网膜的某个分支静脉,症状相对较轻。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Q:视网膜静脉阻塞该如何治疗?
A:视网膜静脉阻塞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黄斑囊样水肿、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等,这些都会进一步损害眼健康。因此,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主要治疗原则包括:
对因治疗
积极控制患者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减少疾病对视网膜的损害。
药物治疗
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等,以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
激光治疗
对于出现视网膜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的患者,需进行激光治疗以消除无灌注区并预防新生血管生成。
手术治疗
对于合并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等手术。
护眼小知识
如何守护视力健康,肖文军给大家提出几个预防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和过度疲劳。
肖文军提醒,视网膜静脉阻塞虽然是个“视力小偷”,但只要提高警惕、科学预防、及时治疗,就能有效守护视力健康。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守护这扇心灵窗口吧。
来源: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