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西行”第一关:开学综合征,拿捏!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09月02日 09:01

  这一晚,灯火通明,笔下有神;这一晚,极限操作,见证奇迹,各位同学即将结束丰富的暑期生活,要重新背上行囊回到学习轨道,共同迎接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学期,各位“大圣”和家长们要面对的第一关就是——“开学综合征”   

  什么是“开学综合征?”又该如何调适?佛山市中医院心理专科赖云婕中医师教大家轻松拿捏~

  每到开学前或开学第1-2周,孩子突然出现的各种身体和心理不适应的症状、抵触情绪等,都可以理解为“开学综合征”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比较清晰的表现:

  生理上:头晕、头痛、嗜睡、疲倦、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乏力、失眠等;

  心理上: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厌学、人际关系敏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倦怠、拖延等。

  以上症状是我们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当我们在面对一些被压抑、不愉快、不舒服的负面情绪时,心理防御机制会使之转化成心理的情绪和躯体上的症状(也就是上文提及的各种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应),并且会维持一段时间。

  其实,“开学综合征”和大家熟悉的“假期后综合征”相似,是悠长假期结束、开学前后常见的生理、心理反应,经正确调适后会逐渐缓解。  

  各位“天命人”,踏上旅程前有三个“锦囊”,助你们战胜“开学综合征”。

  锦囊一:接纳情绪允变化,心性修持大道生

  接纳目前的情绪,鼓励主动表达。紧张、害怕、担心、兴奋、不安、恐惧……这些都是真实的感受,不需要否认和逃避。家长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与孩子聊天谈心,鼓励孩子将感受表达出来。

  家长在引导孩子表达时可以:

  鼓励表达,以朋友,倾听者的身份,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

  积极共情,适当讲述自己当年的相似经历和感受,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心灵港湾。

  锦囊二:作息规律运动妙,断“魔”归本合元神

  调整作息,规律生活

  提前几天调整好作息时间,良好的作息能够平稳地从假期过到学习状态,可以从设定好固定的起床时间开始,中午保证半小时至1小时的午睡时间。开学前避免熬夜,家长最好也能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

  适当增加运动

  运动能让身体分泌“内啡肽”,让我们从紧张、担心的情绪中稳定下来,还能够释放压力。跳绳、做瑜伽、跳健美操、平板支撑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安排一些孩子喜欢的休闲活动以放松心情,如阅读、手工、绘画等。  

  控制各种“心魔”

  假期里舒服自在的环境、丰富刺激的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等电子娱乐手段是开学前需要控制的“心魔和诱惑”。开学前夕,家长需要提醒孩子逐渐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电子设备使用规则,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场合。

  锦囊三:提前做好新规划,共同面对伴成长

  在开学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好相关准备,让孩子感受开学的氛围。比如准备一些新学期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提前购买参考书、文具等;和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生活中的美好经历,让孩子回校后与同学们分享;还可以一起总结上学期的学习经验,制定新学期规划。开学之初当孩子回家后也可以适当安排家庭活动,短期周末出行,缓解暑假结束后的失落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家长的支持和陪伴非常重要。“开学综合征”只是孩子求学过程中经历的周期性小插曲,家长要正确看待,引导孩子平稳过渡。赖云婕提醒,如果孩子出现持续性、较为严重的心理或身体症状,应尽快就医。

  各位“大圣”,新的旅程要开始了,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轻松打赢“开学综合征”,德智体美劳,得“五圣成真”!

  专科介绍:佛山市中医院心理·失眠专科成立于1999年,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师4人,年门诊量30000人次,开展中西结合特色诊疗、中医传统外治,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充分利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在精神心理睡眠疾病的优势,中医的临床疗效得到了众多患者的赞誉,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相对成熟的郁证与不寐临床诊治方案,也得到了同行认可。在佛山及周边地区具有良好的口碑,吸引全国各地的患者就诊。

  来源:赖云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