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养生,专家教你不同体质的健脾祛湿方,还有节气养生茶饮推荐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02月23日 08:24

  过完农历新年,告别家乡亲友,手里提的,后备箱装的,都是家人满满的、沉甸甸的爱。 

  回到岗位,努力打拼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哦~【雨水】过后,湿气加重,脾胃易伤,还伴有倒春寒↓↓↓  

图源自@佛山天气图源自@佛山天气

  超10°的断崖式降温,大家仍要做好防寒保暖!我院肝病科副主任中医师胡洪涛教您初春养生。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

  初春乍暖还寒,天气变化无常,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故雨水前后应当注意调畅肝脏、健脾利湿

  胡洪涛表示,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是指外感湿邪,因过多接触潮湿环境,而被湿气入侵;内湿指的是体内水液不能正常的运化而积聚、储留,导致了具有湿性特点的疾病。

  那么湿气重的人身体会有什么反应呢?其最大的反应就是疲惫,“人们常说春天容易疲乏,其实就是春天湿气重造成的”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有头昏脑涨之感,易困倦,记忆力减退。此外,还会有大便粘稠不成形、食欲差、舌苔厚腻等症状  

  湿气入体,温补健脾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到湿,就不得不提脾脏。胡洪涛表示,肾主水,肺主宣发肃降,也都对水液有一个调节,但最直接最紧密的还是脾。

  因为脾脏喜燥恶湿,而脾脏的一大功能就是运化水湿。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般湿气重的人都会有脾虚。脾虚无力运化水液,则体内水液聚集会产生湿气,对体外的潮湿环境也会降低承受能力,湿气更易让机体出现症状。

  所以要祛湿,首先要健脾后祛湿。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药、莲子、芡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则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  

  “春捂”防寒,提升阳气

  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市民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胡洪涛强调,一定要注意“春捂秋冻”,要适度增减衣服。春天是阳气生发的时节,阳气往人体上走,脚和腿的阳气就会不足,需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特别是爱美的女性,不要过早穿上短裙。

  另外,“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风、寒、湿三邪侵入人体肌表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患有膝关节炎的人感觉酸痛更明显,这类人平时可以带护膝,或用艾条熏膝关节 

  药膳调理,养护脾胃

  胡洪涛还根据不同体质的市民,推荐了不同的祛湿药膳,一起来看看吧!

  平和体质者

  这种体质的人体内阴阳平衡,脾胃无不适,平时可适当食用辛甘的食物,如红枣、生姜、葱、香菜等来达到祛湿的目的。

  推荐药膳:参枣粥  

  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

  脾胃虚弱者

  脾胃虚弱的人肠胃通常不好,容易拉肚子,所以日常可多食用健脾胃的食材,如党参、北芪、淮山、胡椒等等。

  推荐药膳:胡椒猪肚汤  

  猪肚2斤,砂仁10g,花椒2g,胡椒2g,生姜与葱适量,煲汤饮用,能健胃养脾

  肾虚者

  中医说“寒从脚下起,火自头上生”,而脚又归肾管,所以肾虚患者,容易出现寒湿凝滞,气血不通而致腿脚不便,因此更加要注意腿部保暖和祛湿。肾虚者平时可多食用芝麻、豇豆、肉桂、鲈鱼等食物。

  推荐药膳:肉桂粳米粥  

  肉桂粉3-5g,粳米100g,煮粥食用,适用肾阳衰弱者

  痰湿体质者

  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可多吃些芝麻、糯米、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推荐药膳:冬瓜玉米粳米粥  

  玉米粒50克,粳米60-100克,冬瓜50g,先将玉米粒研成粉末,其他食材一同煲粥,能祛湿益肺宁心

  胡洪涛建议,平时喝水要尽量喝温水,一些市民朋友在春季容易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不宜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甚。另外,还需注意食物清洁与保鲜,避免出现腹泻等问题。切勿盲目进补,避免助阳外泄,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

  药师特调:砂陈饮

  针对雨水期间湿气重、易损脾胃的特点,药师特调推出节气养生茶饮——“砂陈饮”。

  砂陈饮是由岭南特色药材砂仁、陈皮、鸡蛋花组成。砂仁辛散温通,善于化湿行气,是醒脾开胃的好帮手,与陈皮、鸡蛋花配伍可增强温中健脾、理气化湿的功效。该茶饮入口芳香,适合大部分人群饮用。

  下面来看看三味药材的功效吧:

  01.砂仁

  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湿浊中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等症。

  02.陈皮

  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  

  03.鸡蛋花

  味甘、淡,性凉。归胃、肠经。具有清热利湿,润肺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湿热下痢,里急后重,肺热咳嗽等症。  

  

  作者:胡洪涛、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