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医说|夜夜盗汗湿床单?辨清3种“汗人”体质,对症止汗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14:41

    

     清晨醒来,发现衣服被汗水浸透,你有没有试过?是体虚?还是更年期潮热?如果男性也有这样的情况,又是因为什么?

  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正常反应,但当出汗异常却可能意味着身体出现了问题。本期【一案医说】就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来聊聊中医如何辨证治疗难治的汗证。   

  病例导入:大叔的“汗”水困扰   

  62岁的冼大叔最近遇到了一个烦心的问题——他每天清晨4、5点就会因为大量出汗而醒来,衣服都被汗水湿透,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2个月。接诊的糖尿病内分泌科劳美铃副主任中医师发现,冼大叔平时身体壮实,没有明显的口干、口苦,日常喝水较多,饮食和睡眠都还不错,但大便量稍少,质地有些粘腻。在中医看来,汗证的表现虽然复杂,但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经过中医的详细问诊和舌脉检查,劳美铃先后辨证其为湿热内蕴、湿热夹水饮,并开具了相应的药方,但效果始终不明显。在后面的接诊中,冼大叔又说起,自己左肩外伤后常有莫名疼痛,这时,劳美铃又注意到,他左侧舌边还有瘀斑。结合病史和舌边的瘀斑,最终采用了活血化瘀、温化水饮的治疗思路。很快,冼大叔的汗出症状得到了控制,清晨不再因出汗而醒来,睡眠也恢复了正常。   

  汗证的常见类型与调理方法   

  据劳美铃介绍,中医汗证一般分为自汗与盗汗。前者指的是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后出汗,多为气虚或阳虚所致,常见于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群;盗汗则是夜间睡眠时出汗,醒来即止,多为阴虚内热所致,常见于更年期女性或长期熬夜、压力大的人群。   

  从中医辨证来说,临床中常见以下证型:  

  1、湿热内蕴

  - 表现:出汗多且粘腻,伴有口干口苦、大便粘腻,舌苔黄腻。

  - 调理方法:饮食上避免辛辣油腻,多吃清淡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薏米、绿豆等。可以尝试用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煮水代茶饮。  

  2、营卫不和

  - 表现:出汗多且怕风,容易感冒,舌苔薄白,脉浮缓。

  - 调理方法:可以用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增强体质。  

  3、瘀血阻滞

  - 表现:出汗多且伴有局部疼痛,舌边有瘀斑,脉象弦涩。

  - 调理方法:活血化瘀是关键,可以尝试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泽泻)调理气血。  

  要注意,除三仁汤可代茶饮外,其他证型多对应的方剂建议遵医嘱服用。  

  如何应对异常出汗?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也有不少的妙招对付汗证,如饮食调理、穴位按摩等。  

  饮食调理   

  气虚自汗:多吃补气的食物,如黄芪、山药、莲子等。可以用黄芪泡水代茶饮。

  阴虚盗汗:多吃滋阴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枸杞等。可以用麦冬、五味子泡水喝。

  湿热内蕴: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薏米、绿豆等。避免辛辣油腻。   

  穴位按摩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按摩此穴有助于调节汗液分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四横指处,按摩此穴可以增强体质,改善气虚自汗。  

  温馨提醒

  最后,劳美铃也提醒出汗较多甚至异常的朋友,要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波动大容易导致出汗异常,保持心情平和有助于调节汗液分泌。此外还要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气虚自汗,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大汗淋漓。

  汗证虽然看似小问题,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病因。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能够从整体上调理身体,恢复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您也有类似的困扰,不妨及时就医、尽早干预。日常生活中是否还有这类似乎算不上疾病却有让您十分困扰的问题?欢迎给我们留言分享。  

  来源:内分泌科(糖尿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