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这样吃这样做!养肾防寒,助您温暖过冬~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3年12月25日 09:52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数九寒冬,一阳初生,也是我国农历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点击查看视频

  
  
  00:41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

  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劳美铃副主任中医师在此建议,应根据体质谨慎起居、调养饮食、调摄情志、注意运动和保健。

  早卧晚起 以待日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冬季昼短夜长,天寒地冻,而冬至过后的“三九”又是天气最寒冷的时候,我们应该顺应天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不过,早卧晚起是相对而言,一般认为比平日早睡、晚起半小时就可以,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等太阳升起再起床,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可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揉揉胳膊和腿,身体舒展后再起床。 

  暖双足 防体寒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脚部一旦受寒,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等病症。劳美铃提醒,寒冷的冬至时节应格外重视脚部的保暖,除了要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平时还要多活动双脚,可常进行跑步、竞走、散步等运动,最好养成泡脚的习惯。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一泡脚,既能御寒,又能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脚的营养供给,保持皮肤柔软,减轻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劳。 

  饮食调摄 保养肾精

  冬至这日,因“肾中真阳”萌动,肾窍开,是一年中能补进肾中之日,故可稍进补肾之品;如舌稍红,经常熬夜,易反复上火者,服用黑芝麻丸、黑芝麻核桃糊补肾阴;如舌淡白,怕冷怕风,手脚冰凉者,可喝白萝卜羊肉汤,吃羊肉或饺子。    

  在南方地区,有着冬至祭祖、宴饮、进食汤圆的习俗,常用糯米做成汤圆外皮;劳美铃表示,无论是饺子还是汤圆,都是一些温热性食材,可暖身保健、补脾益

  提高免疫力,三九天灸来帮忙

  三九天灸是夏病冬治的自然疗法之一,它利用三九天时外环境最严寒、人体阳气最弱、阴气最盛这一特定时机,在特定穴位上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从而激发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的作用,使人体脏腑气血阴阳调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及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  

  今年我院针灸科、妇科、儿科、肺病呼吸科以及耳鼻喉科继续开展三九天灸疗法。为了保持空气流通及避免人员过度排队聚集,请前来进行天灸治疗的市民,提前本公众号上进行挂号预约,按时贴药。  

  节气转换,适时养生,在亲人团聚的佳节,祝大家冬至安康!    

  来源:内分泌糖尿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