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佛山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急诊科、心内科介入组、ICU等科室紧密协作,以40分钟“D-to-W(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的极限速度,成功救治了一名87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患者,再次彰显了国家级胸痛中心的硬核实力。经治疗,该患者情况稳定,转危为安,已于心内科顺利出院。
生死时速,多学科打响生命保卫战
事发当天中午12时20分左右,钱伯(化名)突发胸痛伴大汗淋漓、脸色苍白,家属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接到出诊指令后,我院医务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迅速为其完善床边心电图,提示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很可能为心肌梗死,且已处于休克状态,心率和血压进行性下降,情况十分危急。
患者心电图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医护人员通过胸痛工作群远程传输资料后,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罗智敏副主任医师结合患者症状及心电图结果,考虑急性下壁心梗。他立即指示现场医护人员积极为患者补液升压,用药提升心率,同时组织介入室医护技做好接收患者准备。
当钱伯被紧急送到急诊抢救室时,情况愈发危急,尽管经过多种抢救措施,其心率和血压仍不稳定。此时,心内科和ICU当班医生等相关科室人员已在现场严阵以待。多学科团队迅速协作,为患者进行了深静脉置管,在积极补液的基础上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提升血压。下午1点30分,患者安全送达介入室。
导丝秒过闭塞段,27分钟打通“生命通道”
此时,钱伯的心率仅30-35次/分,血压也低至50-60/30-40mmHg,考虑到患者心率偏慢、处于休克血压状态,血管再灌注时心律失常、停搏的风险极高,心内科彭毅副主任医师快速穿刺右股静脉,经右股静脉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随着心电图提示起搏器工作良好,紧张的气氛稍有缓和。
紧接着,彭毅穿刺右股动脉,为患者行冠脉造影。结果提示钱伯的粗大右冠中远段完全闭塞,闭塞处可见血栓影,远端TIMI血流0级,即冠脉血流完全中断。从造影结果判断,这是一条优势右冠脉闭塞,闭塞面积大,情况十分棘手。
彭毅(左)在手术中
左图:患者右冠中段完全闭塞 中图:血栓抽吸后 右图:支架术后
面对如此情形,彭毅凭借精湛的操控技术,迅速沿指引导管送入导丝,导丝快速穿过闭塞段直达右冠远端。随后,他有条不紊地送入抽吸导管至闭塞段进行反复抽吸,很快便成功抽出暗红色血栓。再次造影时,TIMI血流恢复正常,达到3级水平。由于其局部残余狭窄达到90%,团队在病变血管处精准植入一枚药物洗脱支架。经过紧张有序的处理操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胸痛缓解、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心率和血压保持稳定,后续转至ICU进一步监护治疗。而距离患者到达导管室,仅仅耗时27分钟!
术后取出的血栓
八年淬炼,胸痛中心铸就生命防线
据罗智敏介绍,佛山市中医院胸痛中心自2017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各核心科室紧密配合下建设运行并得到国家级认证。8年来,在两代介入医生的接力奋斗下,中心累计接诊4万余名胸痛患者,其中2000余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得到了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极大程度降低了心梗死亡率,中心的高效救治也赢得了不少患者的认可。
资料图:2019年,胸痛中心获国家认证
与此同时,心内科介入技术也实现了高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开展各种复杂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慢性病变开通、永久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成人先心封堵等技术。接下来,胸痛中心也将保持传承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永不停步。
在此,罗智敏也呼吁广大市民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参与日常锻炼,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同时,要提高对心肌梗死等急危重症的认识,及早识别、及早就诊、及早救治,一旦出现持续胸痛、大汗濒死感等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信号,立即拨打120,切勿自行驾车就医,以免耽误最佳救治时间。
作者:孙石峰、罗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