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以为,患有心脏病,就只能静卧休息,不能运动,否则容易发病,但其实只要在专业严密的监护下,有效强度的运动,不仅可帮助患者强“心”健体也可防病治病,我院心内科的Ⅱ期心脏康复服务在持续优化发展中,收获不少患者的认可,一起了解下。
科学评估开出个性化康复处方,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我想尽快康复,回归正常生活,为家庭出一份力。”这是患者黄叔到我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进行Ⅱ期康复首次评估时讲的第一句康复意愿。
黄叔今年56岁,2023年2月因胸闷气促到当地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冠心病三支病变,并进行了支架植入及药物球囊治疗。出院后,他因反复心衰发作,先后三次在当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到达我院进行心脏康复前一周,才刚从医院返回家中。家人担心运动或会诱发其症状再发,均让其卧床休息,这不仅让黄叔失去很多生活乐趣,也让他为不能分担家庭劳务而感到自责无助。
在得知我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开展Ⅱ期心脏康复服务后,黄叔便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心内科副主任王文会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的门诊。经过对其病历资料的回顾及对患者本人的四诊评估,王文会决定让黄叔到心内科综合康复训练区进行心脏Ⅱ期康复。
心内科博士后皮建彬主治中医师及康复治疗师黄嘉玲对黄叔进行了Ⅱ期心脏康复的首次接诊、建档及评估,其中评估内容覆盖病史采集、危险因素及日常饮食运动习惯、生命体征和生化检测、功能学检查(运动负荷试验、肌力和肌肉耐力评估、呼吸肌力量评估、平衡性评估及柔韧度评估)、社会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估、运动康复禁忌症评估、运动康复危险分层评估、运动康复风险评估等方面,并根据评估结果及危险分层制定五大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及戒烟处方)。
康复治疗师黄嘉玲对黄叔进行功能学相关评估
其中根据黄叔运动负荷试验结果及疾病危险分层,将运动处方落地转化,黄叔便在严密监护下,开始了一周3次,为期3个月的Ⅱ期心脏康复之路。截至目前,黄叔及其家属也对康复治疗的服务和疗效感到满意。
黄叔(右1)在心电血氧监护下进行有氧运动训练
黄叔家人发来感谢,对康复疗效满意
黄叔的案例只是我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众多Ⅱ期心脏康复患者中的一个缩影。王文会介绍,心脏康复分为三期:Ⅰ期康复针对住院急性期康复,主要以恢复体力及减少卧床并发症为主;Ⅱ期康复为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重点进行药物依从性监测和心电血氧监护下的运动训练,目的是恢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坚持以运动治疗为核心,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Ⅲ期康复为维持期康复,持续终身,预防疾病再发。
因院内Ⅰ期心脏康复的时间有限,Ⅱ期心脏康复成为了心脏康复的核心阶段,它既是Ⅰ期康复的延续,也是Ⅲ期康复的基础。同时,我院心脏康复中心在传统有氧运动的基础上,在Ⅱ期康复患者运动训练过程中配合开展八段锦,充分发挥出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势。
Ⅱ期心脏康复“一对多”开展八段锦运动
心脏康复持续优化发展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多学科协作下,我院心脏康复中心通过“中国心脏康复中心”及“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双国家级中心认证。心内科划出约60平方米的医疗空间作为心脏康复训练区及心脏康复评估区,配备心肺运动试验(CPET)、6分钟步行试验、体外反搏仪、无创心排量测定、身体成分分析仪、中央监护系统、升降跑台、功率踏车及上下肢抗阻训练器械等设施,将心脏康复融入到日常的诊疗过程中,打通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最后一公里”。
心脏康复中心硬件设备
王文会指出,目前很多心脏病患者还如黄叔康复运动前一样,停留在静卧休息、不敢运动的陈旧观念上。医学循证依据已证实,运动不仅是健身手段,也是防病治病的措施。通过有效强度的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心内科的心脏康复发展之路一直秉承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从今年春节前后王文会亲自带队至广东省人民医院和中山八院心脏康复中心参观学习,到邀请广医三院黄兆琦主任医师及吕玫奋康复治疗师到科内指导相关工作的落地实施,科室通过不断优化心脏康复工作,实现高质量同质化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也为提升区域心血管疾病救治和康复水平贡献佛中医力量。
黄兆琦主任团队到我院心内科指导康复工作
文:皮建彬、黄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