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旨在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血压监测的重视程度,加强血压的自我管理,控制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当天上午,佛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联合肿瘤中心、门诊部、心电图室等多学科开展全国高血压日主题义诊咨询活动。现场,医务人员耐心解答市民提出的高血压相关问题,并提供免费测量血压、中医适宜技术免费体验等服务。穴位敷贴、火龙罐等备受欢迎,护理人员还在现场教学该科原创的降压操,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与。
资料显示,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估计全国有2.45亿的成人都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科副主任王文会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表示,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市民对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了解,以及为达到高血压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级
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mmHg;或家庭血压≥135/85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mmHg,白天血压≥135/85mmHg,夜间血压≥120/70mmHg。其中,根据诊室血压升高水平,又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多因素,尤其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高血压的八大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精神应激、吸烟与饮酒、体重、药物、性别与年龄、其他疾病。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代谢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超重与肥胖、心理因素等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越发重要的作用。
体重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18岁以上成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正常的体重指数是18.5-23.9kg/m²,≥24是超重,≥28就是肥胖了。在超重、肥胖的人里,男性腹围≥90cm、女性腹围≥85cm就是腹型肥胖,这种肚子大的“腹型肥胖”尤其不好。
王文会表示,肚子大不仅会增加心肺负担,还让身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其中血管的炎症会损伤血管壁,引起动脉硬化、长斑块。因此,肥胖、尤其是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跟高血压关系密切。研究发现,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²,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就增加49%。
因此,预防高血压,控制体重很重要,体重指数要正常,男性腹围<85cm,女性腹围<80cm。
保持正常血压才理想
根据我国今年发布的最新高血压指南,理想血压不是诊室血压在140/90mmHg以下,而是正常血压的标准<120/80mmHg。如果血压在130/80mmHg以上就要注意了,因为这已经到了正常高值血压,就要发展到高血压的程度了,所以特别要注意生活方式干预,积极监测血压。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有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者慢性肾脏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都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以放宽些,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王文会也提醒,如果用药后测量血压发现低于100/65mmHg,或高于140/90mmHg,建议咨询专科医生调整药物。千万不要随便加药、减药或停药,一定要随诊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调整药物的使用。
而在中医方面,王文会提醒,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辨证用药,不可听信网络推荐的非辨证饮食。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多为痰湿、气虚、淤血等体质。大家在选择用药或食疗的时候,还要分清虚证实证。
平时有气虚、乏力、头晕或者肾虚等,可以在咨询医生后选择服用归脾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如果是有头痛、面红耳赤、牙龈出血等阳亢体征的,可以多喝枸杞菊花茶,或者用天麻煮粥、煲汤,都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是舌质上有瘀点瘀斑的,平时头痛比较厉害,存在淤血体征的,丹参茶是比较好的选择。舌质厚腻、苔浊,身体困重的湿热、痰湿患者,可以煲薏米、山药、芡实来喝,芹菜煮水等也是对痰湿体质比较有帮助。
王文会还表示,就诊后如果医生开出了中药方,自行煎煮的话,可以把煎完2遍的中药汤渣翻煲后用于泡脚,对控制血压也有一定帮助。
总的来说,要想预防高血压,要从健康生活做起,饮食做到减盐、减油、低脂、低糖、高钾、高蛋白,同时控制体重;管理高血压,则要从行为改变做起,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科学监测、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同时,我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肾上腺静脉取血术”,对于高血压病因筛查和精准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有需要了解相关知识的广大市民可到心血管内科门诊专科就诊咨询。
作者:心血管内科 李华辉
审核:王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