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不仅是流感、肺炎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显著上升的重要时段,据统计,冬季心肌梗死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20%以上,自广东正式“入冬”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据了解,我院胸痛中心在上一轮大降温中接诊并抢救治疗了近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虽说心梗来势汹汹,但其实大多数发作时是有“预警”的,跟着小编先来看看这两侧案例。
案例一:反复牙痛伴手臂放射痛
78岁的廖姨有多年的糖尿病,近一周反复牙痛,在街道诊所就诊后疗效欠佳,后至我院内分泌科复诊取降糖药时向医生反应牙痛情况,引起了医生的关注。
廖姨牙痛为阵发性,每次牙痛会伴有手臂的放射痛,在完善心电图检查后,结果提示廖姨近期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目前状况极可能是心梗后的心绞痛表现。接诊医生马上启动胸痛中心流程,将廖姨转至急诊科进一步处理,急诊科医生高度警惕,迅速帮廖姨完善抽血化验后发现其心肌梗死的指标严重超标30倍,情况危急!与廖姨及家属沟通说明病情严重性后,迅速开启了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在最快时间内为廖姨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供应心脏血液最重要的血管已几乎闭塞,命悬一线!最终,在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罗智敏副主任医师熟练的操作下,成功为廖姨开通血管,确保平安。
红圈所示左前降支血管几乎断开闭塞
红圈所示已成功植入支架,完成血运重建
廖姨与医务人员合影留念
案例二:出现阵发性上腹痛
无独有偶,52岁的禤先生因出现阵发性的上腹痛于社区医院就诊数日,因疗效不佳转至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接诊医生仔细询问腹痛情况并检查身体,发现症状不符合消化病特征,结合我院胸痛中心培训内容,该医生敏锐地意识到患者有心肌梗死的可能,迅速为禤先生安排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遂启动胸痛中心流程。
将禤先生安全转至急诊,通过病情解释及风险告知,取得禤先生及家人同意后,胸痛中心开启绿色通道,迅速为禤先生完善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右冠状动脉存在高度狭窄,在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彭毅的精细操作下,成功为禤先生植入支架,使其转危为安。
红圈所示右冠状动脉高度狭窄
红圈所示狭窄处植入支架,恢复血管直径
医务人员接到禤先生送来的锦旗
心内科副主任王文会提醒广大市民,心肌梗死症状多样,并非仅仅局限于胸闷胸痛,发病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症状,如偏左侧的疼痛、持续后背痛、上腹痛、颈部或嗓子难受、牙痛或下颌痛等。对此,他特别提醒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病友,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出现症状难以自行判断时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相关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目前气温多变昼夜温差较大,针对冬季心梗易发问题,罗智敏表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
①气候因素:冬季气温下降可能引起血管痉挛,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缺血和梗死。
②生活习惯:冬季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饮食偏向高热量、高脂肪,加上年底聚会增多,过度饮酒和吸烟等因素都可能加大心血管负担,诱发心肌梗死。
③血液黏稠度增加:气温降低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容易聚集在一起,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心脏供血不足。
④基础疾病影响:气温的变化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老年人出行不便,可能会出现未及时复诊或自行停药等情况。
⑤压力大:年底冲业绩工作压力激增,容易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增加心梗的风险。
⑥情绪波动: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阴沉可能引发或加重抑郁情绪,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也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上述原因,罗智敏为广大市民提供以下几点预防方法:
①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②保持适量的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热身,运动后注意保暖防寒。
③倡导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饱和暴饮暴食。
④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特别注意病情控制。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不要拖延。
⑤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太大,日常通过放松、休息、娱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⑦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和病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愿每一位市民朋友在冬季,更加关爱自己的心脏健康,从生活细节做起,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共同抵御心肌梗死的威胁,平安度过每一个冬季!
文:心内科黄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