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干燥愈盛,既要润肺又要健脾,这个节气汤喝起来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10月09日 11:03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自每年10月8日前后开始。“斗指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寒露时节一般早晚天凉,而中午气温稍高,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由热转寒。  

  随着寒气的增长,万物逐渐萧落,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人体阴阳平衡。如何让身体适应呢?佛中医肺病呼吸科有提醒。

  据该科主任简小云介绍,寒露节气时气温下降明显,随着气温下降和空气变得干燥,人很容易感冒,而伤风受凉是寒露期间感冒的重要诱因。此时仍要早卧早起,但要注意早上气温较低,要适时添衣,可坚持每天用冷水洗脸,增加机体耐寒能力,预防感冒。

  同时也要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提高免疫力,可选择慢跑、散步、打太极等运动。但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肺、脑基础病的人,每天运动时间不宜太早,因为晨起气温偏低,身体偏弱者容易感受寒邪。  

  除以上运动之外,简小云也推荐市民尝试“寒露坐功”以养生——   

  每天清晨,双腿盘坐,两手心向上,十指尖相对,缓缓上提至乳胸前,两手前臂内旋,双手慢慢向上托起,手心朝上,指尖分别朝左右侧方向,两臂伸直,且呈开放型。身体上耸头转向左,手心翻向下,两臂由体侧缓缓放下,如此反复做15次。

  上下齿相叩,即叩齿36次。

  漱津3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

  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  

  常练“寒露坐功”可带来诸多益处。此功法能够改善头痛、腰背痛等症状,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的人群尤为适宜。此外,它还能有效缓解鼻出血、目黄泪出等眼部和鼻部问题,提升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身体的健康。而“寒露坐功”作为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显著的养生方法,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缓解身体疲劳,提升精神状态,还能够促进身体内部的气血循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寒露坐功”具有诸多益处,但并非人人适用。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或身体不适的人群,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同时,在练习过程中也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使人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忧郁。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这一节气不可或缺的内容,可结伴外出游玩,或登高远眺,适当的调节心情。  

  滋阴润肺这样吃

  
  
  00:54

  视频来源:佛山新闻传媒中心

  而该科王敬民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则提醒,寒露时气候干燥,人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舌燥咽干、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故此时宜多食用滋阴润燥、养肺润肠食物,如蜂蜜、芝麻、银耳、莲藕、荸荠、百合、番茄、梨、香蕉、核桃等。

  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肺气足。所以,寒露时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粳米、糯米、鲈鱼、鸭肉、莲子等。因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否则易使脾胃运化失常而生火、生痰,更伤肺。  

  

  寒露养生正当时,正如“杨建宇二十四节气养生歌之寒露养生”所说——

  寒露天凉露水来,落叶惆怅感伤怀。

  甘淡滋润益胃脾,防燥润肠养娇肺。

  多吃枣莲鸭肉鱼,登高养阳心神怡。  

  

  来源:肺病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