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又称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
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食粽是端午佳节重要的传统习俗
粽子软糯甘香
可盐可甜
吃法颇多
有医生指出
炎热的夏季
吃粽子还有解暑功效
但是多吃又容易消化不良
究竟怎样吃最健康?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据佛山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医师邓健敏介绍,从养生的角度讲,粽子还是药膳的一种,包裹粽子的叶子多是竹叶或粽叶,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同时糯米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
中医认为,端午节后便进入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发生,而此时吃粽子可以起到解暑的效果。但粽子也是一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则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如何健康吃粽子?邓健敏提醒要注意5个方面▼
这四类人慎吃粽子
①心血管病患者:粽子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油腻,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②胃肠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质物质,吃后会增生消化酶的负荷,由此产生胃酸过多,出现腹胀腹痛症状。
③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含有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人体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
④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
吃粽要定量,忌贪食
糯米粽子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1至1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因此,建议每次可以少吃一点,或者选择小一点的粽子。尤其是正在减肥的MM更不能多吃;对于成年人来说,1-2个粽子左右可以满足正常能量需求了。
时间可选在中午
吃粽子应在两餐之间,或中餐吃,不要把粽子当作早餐或夜宵。因为早上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胃肠蠕动都要比白天慢得多,没有来得及消化的粽子如果停留在胃中过久,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可能导致曾有胃炎、食管炎、胃溃疡等消化疾病患者旧疾复发,甚则出现消化道出血,严重损害健康。
粽子成分是主食,不应当成辅食,不少人把粽子当成饭后甜品或者辅食吃,这种做法是绝对错误的。如果吃粽子后,下餐可以适量减少饭量。
粽子要趁新鲜吃
由于各种粽子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都不尽相同,保质期也不一样。散装粽子常温下最多可保存2天,而真空包装的粽子存放时间可长达9个月。但事实上,放置的时间越长、粽子的营养成分流失也就越多。因此,粽子最好趁新鲜吃,尽可能当天买来当天吃,若吃不完,放在冰箱速冻保存,避免变质。
存放时最好分成一次可以吃完的小包,用保鲜袋包装严实,和其他鱼肉类生冻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而未拆封的真空包装粽子,常温保存即可,冷藏更佳,在高温天里还要注意存放的阴凉的地方。
注意,粽子从冰箱拿出来后需要重新煮熟透才能吃。
吃粽子要注意搭配
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时令蔬菜、水果,增加纤维质的摄取,帮助肠胃蠕动,达到营养均衡,避免因吃粽子引起消化不良。
比如,可搭配吃些黑木耳、洋葱、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搭配有补脾胃益肺肾功效的山药,可以帮助减轻肠胃负担;搭配麦芽水、白萝卜或白萝卜水,促进消化;也可配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丝瓜汤等。
养生粽DIY
现代人越来越讲究健康饮食、不少家庭也会尝试根据自己的喜爱DIY养生粽子。最后,邓健敏给大家推荐2款在家动手做的养生粽子。
01
杂粮板栗鸡肉粽(20个量)
【材料】粟子20颗,鸡肉350克,干香茹10个,杂粮米300克,糯米500克,酱油、糖、蚝油、盐、白胡椒粉若干,粽叶若干。
【做法】
①将鸡肉切成3-4cm方形的块,大容器内倒入酱油、糖、蚝油、盐、白胡椒粉和适量水,搅拌均匀。将切好的肉块泡大调料中浸泡3小时。
②泡好的香菇一切为二,糯米和杂粮米洗净后加入清水,浸泡4-6小时。
③粽叶泡好,每个粽子加一块肉、半个香茹、1个板粟和杂粮米、糯米若干。
④包好的粽子放入凉水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45-50分钟即可。
【功效】粟子性味甘温,有养胃补肾功效;杂粮米健脾和胃;鸡肉相比五花肉脂肪更少,蛋白质丰富。
02
山楂蜜枣红豆粽(20个量)
【材料】山楂20颗,蜜枣40颗,红豆300克,糯米800克,粽叶若干。
【做法】
①山楂去核,红豆煮烂,糯米洗净后清水浸泡6-8小时。
②粽叶泡好,每个粽子放1颗山楂,2颗蜜枣及红豆与糯米若干。
③包好的粽子放入凉水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45-50分钟即可。
【功效】红豆清心养神,清热排毒。山楂降压、降脂,还具有开胃健脾之效。
另外,食粽时还可以配上自制的麦芽乌梅养生饮料,促进消化。
麦芽乌梅饮
材料及做法:陈皮10克,麦芽30克,佛手柑、山楂各15克,乌梅5克,甘草5克,用约1公升水煮开,当养生茶饮用。
端午佳节
健康食粽
感受传统文化
追求美好生活
来源:脾胃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