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动静脉内瘘PTA术,佛中医肾病科全力守护血透患者“生命线”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04月01日 16:32

  近日,佛山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刘宏博士团队为血透患者张女士完成了左上肢动静脉内瘘第4次经皮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让其血管恢复畅通,能够继续顺利接受透析治疗。术后患者及其家属都非常激动,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点击查看视频  

    00:39

  事情要从2022年说起,当时62岁的张女士因恶心呕吐来到我院肾病科就诊,一查血肌酐已高达1403umol/l(正常区间为45-84umol/l)。确诊尿毒症后,张女士开始接受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治疗。由于其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肾炎等引起肾衰竭的常见疾病,双肾也未见萎缩,突然发病指标就如此之高,引起肾病科团队的高度关注。

  该科主任刘宏指导主管医生从严重的贫血入手,抽丝剥茧,积极筛查,最终确诊疾病的元凶为多发性骨髓瘤张女士一边透析,一边进行化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改善。  

  刘宏行动静脉内瘘PTA术

  由于病情复杂,治疗期间,张女士一路走来历经波折。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有效透析的必要保证,然而刘宏及其团队首先面对的却是张女士极差的血管条件。幸运的是,通路团队在高清显微镜下为其成功建立了自体血管的动静脉内瘘通路,使不可能变为了可能。紧接着这个自体动静脉内瘘先后面临了成熟不良、反复狭窄、血栓形成等棘手问题。

  为让张女士顺利接受治疗,肾病科血管通路团队实施全程管理,定期进行超声评估、及时筛查病变,精心实施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使张女士闯过了一关又一关。  

  王兮博士在高清显微镜下行高难度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刘宏表示,动静脉内瘘需要足够的血管直径和血流量来满足透析体外循环,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命线”。随着透析龄延长、老年及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动静脉内瘘成熟困难、内瘘反复狭窄、血栓形成等情况时有发生。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在DSA或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内瘘、送入球囊、对内瘘狭窄段进行扩张。

  该技术不仅能扩张内瘘的狭窄病变,还可以重新开通闭塞病变、去除血栓等,使其恢复正常的血管通路功能。与传统的切开手术相比,不仅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多次进行  

  刘宏指导进行内瘘筛查

  目前历经4次内瘘PTA手术后,张女士的“生命线”得以保持通畅,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据悉,近两年肾病科已成功完成PTA术近50例,解除了众多血管通路困境,避免了内瘘的重建术,有效保护了珍贵的血管资源,使肾友们可以安心透析。刘宏表示,佛山市中医院肾病科一直秉承血管通路全程管理理念,目前长期性血管通路中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比例高达96%,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使用率不足2%。“能做到这一点,把握合适的血管通路建立时机、及时进行内瘘维护是关键。”该科2023年也专门成立了肾病科血管通路团队,医护协同常态化进行内瘘筛查及干预,今后也将再接再厉,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全力守护透析患者生命线。  

  肾病科血管通路团队  

  文:叶美杏

  图:肾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