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中风的3个前兆,一定要提醒长辈注意!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3年10月30日 08:29

  有一种病会瞬间让你口眼歪斜、肢体无力、说话不清、瘫痪在床……这就是脑卒中  

  为了加强市民的认识和了解,我院今天上午举行2023年世界卒中日义诊活动,受到了市民的好评。  

  

  

  01:48

  点击视频了解义诊活动详情及脑卒中科普知识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该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脑组织引起缺血,造成脑组织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残疾甚至引起生命危险。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的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神经内科二科主任助理陈文霖博士介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①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脑血管堵塞或严重狭窄导致的卒中。

  ②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的卒中。

  怎么判断中风了?

  记好“中风120”口诀。

  1:看1张脸,不对称,嘴巴歪

  2:查2只胳膊,单侧无力,抬不起来

  0:聆听说话,口齿不清   

  一旦发现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请您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记住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尝试实施以下的急救处理。▼

  1、保持镇静,并给病人以精神安慰,增强信心。

  2、应使病人平躺仰卧,并使头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阻塞气管造成窒息。解开患者领口纽扣、领带、胸罩、腰带,如有假牙,也应取出。

  3、打电话给医院急救中心或神经专科,寻求帮助。必要时,可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4、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做主给病人服药,以免病情恶化。

  科学运动有助减低中风风险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对此,陈文霖表示,风险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年龄、性别、种族、出生体重、遗传因素等不可干预因素;另一类是通过有效干预能显著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

  01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

  每周2次以上,每次半小时出汗的运动,对于预防脑卒中及消除部分危险因素有很大帮助。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如徒步、慢跑等,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0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生活方式是一切治疗的基础,陈文霖提醒市民,日常保持合理膳食,降低体内胆固醇、甘油三脂,戒烟限酒,同时保持愉悦心情,都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陈文霖提醒,如果已出现动脉斑块等症状时,很难通过运动或调整饮食的方式干预,应通过药物等医学手段应对,这些早期症状也常可在早期筛查时被发现。

  03定期监测指标和筛查

  日常接诊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已出现明显不适,或多为日常体检中检查出问题而就诊,在没有出现不适或症状前就主动前往医院进行早期筛查的仍相对较少。实际上,脑卒中的高危人群相当一部分在出现高危因素初期不会有很大的不适,如“三高”问题,早期出现的颈动脉或血管、心脏的易损斑块、血栓等。通过早期筛查手段筛查出高危因素并尽早以医学手段介入,可大大减低出现脑卒中的几率。  

  因此,年龄到达40岁后,就应该定期接受脑卒中筛查,及早判别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并采取相应手段应对。一般而言,低危人群应1~2年筛查一次,高危人群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加强筛查。  

  

  宣传科整理

  摄影:冯灿、甘丽姝

  拍摄剪辑:吴舒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