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不要“帕”,中医药防治源远流长
资料来源:佛山市中医院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3年04月17日 08:56
  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帕金森病作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以外,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  

  该病病程长、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

  帕金森的4大典型症状

  我院神经内科谭峰、吴海科两位知名教授指出,帕金森病的四大典型运动症状为:

  1、慢——运动迟缓

  行走缓慢、起步困难、小碎步、写字变小,其他可表现在喜怒哀乐等面部表情减少,言语不清含糊等。

  2、抖——静止性震颤

  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无负重状态下时肢体出现有规律的抖动,甚至有头部和下颌的抖动,紧张时更为明显,入睡后消失。

  3、僵——肌强直

  指患者肢体和躯干有僵硬感,被动活动患者关节时像齿轮一样。躯干的肌强直可导致前倾侧弯等异常姿势。

  4、倒——姿势平衡功能障碍

  患者行走不稳步态前冲,容易摔倒,站立时都无法维持平衡,常伴有抑郁、便秘、睡眠障碍等症状。

  如若您的家人或朋友出现了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前往神经内科专科就诊。如确诊帕金森病,就要进行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论颤证

  据广东省名中医、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内科二科主任谭峰介绍,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归为“颤证”“颤振”范畴,古代亦称“颤振”或“振掉”。《素问·五常政大论》描述了其临床表现,如“其病动摇”“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病变在肝;《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明确了病变与“髓”有关。

  《内经》的论述为后世阐述本病奠定了基础,并阐述了本病以肢体震颤为主,属风象,与肝肾密切相关。明代楼英《医学纲目·振》记载,“风颤,以风入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也。”多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主要以肝肾、阴津精血不足为其本, 以风、火、痰、瘀为其标,且标本之间关系密切。

  谭峰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具有“怪病圣手”的称号,中医底蕴浓厚。他指出,本病是因内伤或其他慢性病证致脑髓及肝脾肾受损,肌肉筋脉失养失控,发生头身肢体不自主地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病理性质虚多实少,病理因素为虚、风、痰、火、瘀,治疗则根据标本虚实,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常采用填精补髓、益肾调肝、补气养血以扶正治本、清化痰热、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以祛邪为其大法。临床上患者屡试不爽,受益颇多。

  帕金森病的中西医治疗

  神经内科一科主任吴海科作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师从国医大师熊继柏,同样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表示,目前全球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护理。药物治疗为目前的首选及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上的主要用药有美多芭、普拉克索、罗匹尼罗、金刚烷胺、司来吉兰、雷沙吉兰、恩他卡朋及中药治疗等。

  其他非药物治疗包括深部脑刺激术(DB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细胞疗法等。目前的治疗手段虽然不能有效地阻止病情的发展,无法治愈帕金森病,但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传统医学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帕金森病可以通过中医药控制颤抖、僵硬等主观感受以及明显的便秘、失眠、多汗、排尿、抑郁、低血压等非运动症状,甚至部分人早期可以不吃西药。而在帕金森病中晚期,中医药可以辅助改善运动症状,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延缓帕病进程,有一定积极意义。  

  一般来说,对风阳动者,治疗宜滋阴潜阳;髓海不足者,宜填精益髓;气血亏虚者,宜补中益气;痰热动风者,宜豁痰熄风。若治疗得当,部分病例可以缓解症状。但多数逐年加重,预后不良。所以除药物治疗外,不可忽视调摄与预防。

  谭峰教授也认为,中药治疗在缓解症状方面不如西药起效快,但在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延长患者药物有效治疗时间方面,充分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力和优越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

  各位帕友及家属,如若出现上述症状,不要恐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患者经过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