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临床,探索与科研的“双向奔赴”
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针灸研究中心陆丽明教授率先发言,强调科研应紧密围绕临床需求展开,研究成果最终要切实回归临床,造福广大患者。他以“针灸辅助美沙酮减量”的研究课题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通过严谨的科研设计,为针灸戒毒提供科学依据,并深入剖析针灸戒毒的潜在机制。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传统医学在戒毒领域的应用理论,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同时,陆丽明教授还极具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广阔前景与应用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有望成为解锁中医药奥秘的关键钥匙,助力中医药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
剖析困境,为中医药发展谋出路
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陈扬教授则将目光聚焦于中医药发展现状,系统且深入地剖析了当前中医药面临的物质基础不明等发展困境,并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他详细介绍了所在平台——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创中心的建设情况,该平台凭借先进的科研设施、丰富的学术资源以及强大的人才团队,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陈扬教授的分享为参会者拓宽了视野,也为与会单位在中医药科研合作与创新发展搭建了新的桥梁。
新技术赋能,为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
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刘涛教授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分享——聚焦纳米微针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创新融合与应用。纳米微针载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药物有效性、降低毒性,并实现药物释放的精准控制,让给药时机更加智能化。这一前沿技术为传统中药的给药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例如在癌因性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病症的治疗中,搭载中药成分的纳米微针能够更高效地将药物送达病灶,增强治疗效果。这不仅为饱受疼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更为中医药突破传统局限、迈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刘涛教授的分享为肿瘤中心探索中医药科研创新路径提供了全新视角,有望推动中医药在肿瘤治疗及相关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此次交流会通过三位专家的精彩分享,使参会人员对科研创新与转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肿瘤中心将以此为契机,在科研创新与转化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实践,为提升肿瘤诊疗水平、造福患者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