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宣传丨出现不明原因骨痛?警惕“伪装高手”多发性骨髓瘤!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5年04月21日 08:38

  看似普通的关节疼痛,或许是它发出的危险信号,你忽视的乏力、贫血症状,可能是它在背后“捣鬼”!第三期肿瘤防治宣传科普,由肿瘤中心二科主任李宏良带大家一起踏入这场与“伪装高手”多发性骨髓瘤的较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多发性骨髓瘤:血液里的“伪装大师”

  你知道吗?周身骨痛竟有可能是血液病在作祟!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超过急性白血病,在血液肿瘤中位居第二。它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由于极为擅长“伪装”,初次误诊率高达60%!该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骨质疏松、关节炎或慢性肾病,进而导致延误治疗。  

  身体拉警报:骨髓瘤的五大预警信号

  ⚠️不明原因骨痛:早期可能表现为腰背、胸肋骨疼痛等,严重时甚至在轻微碰撞、翻身,乃至打喷嚏时都会引发病理性骨折。通过CT或MRI检查可发现特征性骨质破坏。

  ⚠️身体乏力、头晕:活动耐力下降,同时出现贫血、面色苍白。

  ⚠️反复感冒、发热:血生化检查提示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  

  ⚠️肾脏相关症状:尿沫增多,颜面及下肢水肿明显。血生化检查可见白蛋白水平降低,甚至肾功能受损,肌酐水平升高。

  ⚠️其他异常表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嗜睡,化验结果显示血钙升高。

  李宏良提醒,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请尽快到肿瘤血液科排查!

  治疗新突破:制定高效低毒诊疗方案

  当下,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日益丰富,新型药物层出不穷,例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单抗类药物等。规范治疗极大提升了疗效,甚至有望实现“功能性治愈”。但如何制定高效低毒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李宏良指出,以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为例,超1/3的患者在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过程中会出现末梢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用药时间越久,症状越严重。

  目前,针对化疗相关神经毒性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主要依靠治疗前评估与过程监测。治疗前需详细检查神经损伤情况,以便后期评估;治疗过程多根据毒性分级,通过调整剂量、降低用药频次或停药等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养护,防寒防冻,多进行肢体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李宏良提醒,倘若副作用过于强烈,患者无法耐受,应及时停药。部分患者的神经毒性具有可逆性,但恢复过程较为缓慢,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久。  

  中医来支招:缓解化疗神经毒性难题

  面对化疗药带来的毒副作用,中医可以发挥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李宏良表示,肿瘤中心采用的热奄包外敷疗法,将特制的中药配方加热,配合穴位按摩,借药物的温热之力,由表达里,可补益肝肾、散寒通络止痛,能有效改善末梢神经炎引起的麻木、刺痛感。

  此外,还有中药熏洗疗法,先用药汤蒸汽熏蒸,待药液温度稍降后进行泡洗,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肌体,促使人体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  

  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一周三篇肿瘤防治推文旨在告诉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年定期体检才能有效地预防肿瘤。如果不幸得了肿瘤,也不要被它吓倒,保持良好的心态,谨遵医嘱、规范治疗也能保证生活质量。  

  作者:黄协琪、陈锡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