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宣传丨警惕这些乳腺癌的“警报”信号,专家教你科学防治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11:45

  本周是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佛山市中医院肿瘤中心将持续为大家送上超实用的肿瘤防治知识,第一期聚焦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  

  一起来听佛山名医、肿瘤中心主任陈学彰主任中医师全面解析乳腺癌防治要点。  

  一、乳腺癌发来的“危险密电”

  乳房肿块:乳房内出现边界不清、质地较硬的肿块,常为乳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

  皮肤异常:乳房皮肤凹陷如“酒窝”,或出现橘皮样改变,需高度警惕;

  乳头溢血:非哺乳期乳头分泌血性液体,可能是导管内肿瘤的信号;

  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易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若发现肿大需及时就医。

  陈学彰提醒,40岁以上女性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很有必要,每年至少一次;有家族史或携带BRCA1/2基因突变者,建议从25岁起定期筛查。    

  二、生活中的“抗癌秘籍”大公开

  控体重、调饮食:肥胖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建议减少高糖高脂饮食,多吃番茄、胡萝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

  避免激素暴露:非必要不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哺乳可降低患病风险;

  戒烟限酒:酒精会升高雌激素水平,吸烟和饮酒过量可增加乳腺癌风险。  

  三、哪款检查最适配你?如何选?

  ⭐️乳腺彩超:安全无辐射,适合年轻女性及致密型乳腺者,可进行简单筛查,需医生仔细辨证;

  ⭐️钼靶(乳腺X线)检查:可精准发现钙化灶,为40岁以上女性首选,但对致密型乳腺敏感性低,且有一定的辐射;

  ⭐️增强MRI:推荐高危人群(如BRCA基因突变者)检查,费用稍贵但灵敏度高。

  筛查策略

  高风险人群建议联合彩超+钼靶,必要时加做MRI;普通人群40岁后每年一次超声或钼靶筛查。

  四、中医特色疗法:扶正消积

  肿瘤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一直困扰着广大肿瘤患者,我院肿瘤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由广东省名中医、学术带头人田华琴教授创立的“扶正消积”法作为指导思想,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治疗,减少毒副作用。

  乳积方

  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核心,中心前期开展多个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本方对乳腺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临床应用能降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回元生血膏

  有效改善化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等气血亏虚的情况;  

  健胃消积膏

  针对化疗后出现的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

  五、特色外治法:精准干预

  督脉灸——用艾条沿脊柱施灸,激发阳气,可改善化疗后出现的畏寒、乏力等症状。为了提高督脉灸的舒适度,肿瘤中心护长陈银崧主任护师还带领团队研发了一款躺着就能做的自主控温督脉灸床,将治疗姿态由俯卧改为仰卧,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舒适感。

  (点击图片了解督脉灸床详细介绍)

  ◉葫芦灸——可温补脾阳,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葫芦内,放置在患者腹部,针对化疗后出现的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功能紊乱有较好的疗效。  

  ◉中药熏洗——用中药汤液对手足进行熏蒸和泡洗,集合中医药疗、热疗、气疗、透皮和渗透等多种治疗功能为一体,可缓解化疗后出现的手足麻木等症状。

  六、早防早查早治,才是抗癌“上上策”

  乳腺癌早期临床治愈率较高,但晚期治疗难度倍增!陈学彰指出,肿瘤中心倡导“早筛查、早干预、中西医结合”的防治理念,将中医“治未病”融入乳腺癌的全程管理,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

  科学防癌,从每一刻开始。中医护航,让健康更有“底气”!  

  作者:陈锡康、廖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