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癌症,对当下的我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甚至越来越年轻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防癌意识逐步增强,但依然会谈癌色变,在我院肿瘤中心门诊就有患者前来咨询,关于“甲胎蛋白指数升高”的问题,担心自己是不是患癌了,导致精神紧张、夜不能寐,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下什么是甲胎蛋白?
刘小姐今年28岁,最近一个月总是觉腹部隐痛不适,胃口差,看见油腻的东西就不想吃,恶心想吐。家人担心她身体出大问题,于是到就近的医院门诊检查,发现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300.2ng/ml。医生告诉她,这个指标升高,意味着可能存在肝癌的风险,但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这下刘小姐慌了,平时工作繁忙总是“爆肝”熬夜,难道真把肝“熬”坏了?慕名找到我院肿瘤中心一科主任、佛山名医陈学彰教授求诊。
陈学彰详细询问刘小姐的情况,了解到刘小姐过往体检发现有乙肝病毒携带,但每年的单位体检也没有查出肝脏有其他问题。陈学彰告诉刘小姐,并不是AFP指标升高就能确诊是肝癌,怀孕和慢性肝炎等情况也可以导致AFP指标升高。结合她目前正在备孕的情况,陈学彰当即安排她抽血先排除妊娠的可能,结果发现刘小姐确实是处于早孕阶段,肝胆胰脾彩超报告也未见异常,初步确定其AFP升高为怀孕所致的生理性升高,刘小姐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什么是甲胎蛋白?
陈学彰介绍,甲胎蛋白(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在胚胎期浓度升高,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逐渐降低。甲胎蛋白也是肝癌诊断中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肝癌患者由于病变的肝细胞再生活跃,会出现甲胎蛋白指数升高;一般情况下,肝癌出现症状前8个月左右,甲胎蛋白就会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到70%以上。
陈学彰提醒,甲胎蛋白的升高者如果同时伴随有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的病史,建议结合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排除原发性肝癌;对于确诊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还可以用于监测病情的变化、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是否出现复发与转移。
陈学彰查房资料图
除了肝癌,这些情况甲胎蛋白也会升高
甲胎蛋白指标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肝癌,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肝癌细胞都会分泌甲胎蛋白,即使肝癌达到晚期,有些患者的甲胎蛋白仍然正常。因此,甲胎蛋白水平升高也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孕妇和新生儿:3-4个月的孕妇甲胎蛋白会升高,与胎儿肝脏发育有关,新生儿发育较活跃,也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生殖系统肿瘤:睾丸癌、卵巢癌和恶性畸胎瘤等;慢性活动性肝炎:当肝脏存在明显的炎症活动和肝细胞损伤修复时,也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说明肝细胞再生活跃;消化道肿瘤:胃癌、胰腺癌和肠癌等。
这几类人需注意定期体检
对于有肝癌家族史、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或有长期大量饮酒、食用霉变食物和含亚硝胺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都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陈学彰建议以上群体在体检中加入甲胎蛋白、CA199、肝功能以及肝脏彩超作为常规体检项目,肝癌早期可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文:陈锡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