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滑雪如何更快“上道”?专家有提醒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01月09日 09:07

  随着#南方小土豆#、#小砂糖橘#相关话题频频冲上热搜,今年冬天,越来越多的南方游客跃跃欲试,前往“尔滨”等北方城市体验雪景和北国风情。东北游乐自然是少不了滑雪,尤其是北京冬奥会后,滑雪运动也逐渐流行起来,然而,正如网友吐槽:“雪道的尽头是骨科”,我国冰雪运动造成中度及以上损伤的发生率高达25%-35%。因此,已经在路上或准备出发的朋友先别急,小编为大家送上滑雪TIPS。  

  我院运动医学科主任赵立连表示,滑雪运动受伤患者中,损伤类型多集中在膝关节韧带断裂和骨挫伤

  其中,膝关节损伤多是由于急剧地摔倒、急转弯动作时的暴力扭转,或直接撞伤导致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等损伤。 

  因此,赵立连提醒广大滑雪爱好者,除了慎重选择配有整套安全防护、救援设施的专业滑雪场外,学会主动、安全地摔倒往往是滑雪的第一课

  由于冰雪运动中摔倒无可避免,当无法控制速度或重心不稳时应主动“放弃挣扎”,选择向一侧倒下或者向后仰,用面积较大的后背部分散冲击力,避免造成更严重的急性损伤。  

  
  00:57

  运动医学科王昌兵副主任中医师带你了解滑雪正确及错误摔法

  同时,赵立连还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帮助滑雪“小白”们更快、更安全地“上道”

  关注天气和场地

  去滑雪前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不要在大风、雨雪、低能见度的天气滑雪。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天气伴随的升温会影响雪道的温度和雪质,即便是对场地非常熟悉的滑雪者也有可能因此造成失误。而雨雪天气的空气能见度较低,不利于辨别位置,对于高速滑行的滑雪者来说非常危险。

  此外,雪的品质状态对滑雪者的安全也有较大的影响——

  粘稠度较大的雪花状雪,对滑雪者来说安全性相对较高;冰状雪因其雪质坚硬,雪板不易切入操作,导致滑行速度快,刹车距离长,容易失控受伤。

  因此,在冰状雪道上滑行时,滑雪者更应注意适当控制速度,增大与其他滑雪者的间距,以保证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赵立连表示,滑雪时应尽量选择结伴而行,不要前往野雪道或野雪区。与人同行时可以相互照应,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求助,提高救援效率。

  选择合适装备

  滑雪运动专业装备的穿戴,不仅影响着滑雪者在雪道上的运动表现,同样也关乎滑雪者的人身安全。

  滑雪运动一般在风力较大的寒冷环境中开展,专业的滑雪服和滑雪裤具有防风、防水和保暖的作用,可以保护滑雪者减少冻伤等情况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冻伤失温是冰雪运动中经常出现的健康问题,许多初学者仅仅穿着普通羽绒服及裤子就踏上雪道,不慎摔倒受伤后衣物被浸湿,容易造成人体温度过低。

  赵立连提醒,一旦发生低体温,千万不要大范围揉搓皮肤,避免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体温下降。正确的做法是用毛巾裹住身体、擦干身上的水,再换上洁净的备用衣物。轻微走动也可以帮助体温回升。

  初级滑雪者摔跤的次数更频繁,可以准备一个“小乌龟”形状的臀部软垫,能够大大提高滑雪的体验感,免于摔得“屁股开花”;但需注意的是,“小乌龟”护臀只适合初学者用于平地或坡度较低的雪道上练习,不能作为高阶高难度雪道的专业护具。  

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在滑雪时也背上了网红“小乌龟”护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在滑雪时也背上了网红“小乌龟”护臀

  重视运动前热身

  运动前的热身及准备活动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很强,可以提高肌肉温度、拉长肌纤维、增加关节灵活度,提高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使人体更快、更平稳地进入运动状态,摔倒时灵活应变,降低运动伤害事故的出现概率。

  滑雪爱好者可以在平时加强心肺功能和肌肉锻炼来帮助适应滑雪的快节奏。例如,可以通过跳绳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增强腰腹核心肌群力量;进行陆地模仿训练来熟悉滑雪的基本动作;多做一些开合跳、深蹲等动作锻炼下肢力量等。  

  借助专业指导

  初学者应向专业教练或者经验丰富的同伴寻求帮助,在专业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学习,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雪道,掌握了基本技巧后再独自滑行。

  受伤后的紧急处理

  意外受伤后不要立即起身,应当先排查一下有无头颈部损伤,如出现头晕、恶心、一过性意识障碍、上肢或下肢感觉麻木、活动困难时,应向雪场的医务人员求助,尽快就医。

  在初步排除了头颈部损伤后,为避免与其他滑雪者相撞,伤者应尽量移动至雪道两侧安全地带,根据“RICE”的创伤紧急处理原则进行初步自救后,尽快到附近的医院就诊,接受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各位“南方小土豆”滑雪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会保护自己,祝愿大家都能够兴致勃勃滑雪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作者:傅楚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