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骨十四科(骨病专科)在影像科、病理科及修复重建外科等科室全力配合下,成功为一位左胫骨造釉细胞瘤患者完成瘤段切除、骨搬运术(Ilizarov技术)。目前,该患者已恢复良好出院,进入康复阶段。
多科会诊探讨患者治疗方案
患者叶叔今年64岁,半年前搬运重物后出现左小腿疼痛,上下楼梯时尤为明显,一直未进行系统诊疗。近期,左小腿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前1天不慎扭到,导致左小腿肿痛明显,活动受限。
于是,他来到佛山市中医院就诊,并收入骨病专科。检查显示,叶叔左胫骨中下段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考虑造釉细胞瘤可能性大,而术前穿刺病理活检也确诊为造釉细胞瘤。
术前X线片
术前MRI
据悉,造釉细胞瘤是骨的原发低度恶性肿瘤,而叶叔的肿瘤破坏广泛,已累及胫骨范围长约12cm,若采用囊内切除或不广泛切除,将有很大可能复发,甚至引发截肢风险。为此,主管医生、该科胡永波副主任中医师邀请我院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进行了多学科会诊(MDT),综合考虑制定了“左胫骨瘤段切除、血管探查、骨搬运术(Ilizarov技术)”的方案。随后,在麻醉科、修复重建外科的配合下顺利完成手术。目前,叶叔术后恢复良好,已进入康复阶段。
术后X线片
胡永波指出,造釉细胞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可达数年至十年。该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一般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而叶叔的治疗方案采用前苏联科学院院士Lizarow提出的“张力-应力”原理,即Ilizarov技术,通过对活体组织进行缓慢、稳定、持续的牵拉实现组织再生,“无中生有”实现骨与软组织的再生延长。这是骨肿瘤患者保肢手术的一项重要技术,不仅可广泛切除肿瘤,实现骨缺损的生物重建,也为减少复发率提供了有力条件,实现保肢。
该科主任劳永锵教授表示,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得益于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修复重建科以及该科团队对骨肿瘤根治术、Ilizarov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学习、研究和临床使用,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也给了医护团队强大的信心。
供稿:黎清斌、胡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