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专业康复体验,护航伤残者回归社会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2年05月30日 08:24

  据统计  

  中国目前拥有约8500万残疾人

  其中重度残疾人就有152万

  在今年第32个全国助残日期间

  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

  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话题  

 

  近日,佛山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谢韶东受邀上线电台节目时表示,该科作为医院与残障人士接触最多的临床科室,更能体会残障人士的感受,他们不仅需要通过医疗技术使其达到体格上的康复,更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协助,使其在心理、社会和职业上获得整体康复,发挥伤残者最大潜能,增强回归家庭、社会的信心与能力,实现康复的最终目的。

  以下例子,让我们一窥康复医学专业对伤残患者产生的巨大积极意义。

  右手功能严重受损,康复治疗助其重返岗位 

  37岁的陈先生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右前臂骨折、正中神经损伤,右手功能受损严重——右腕关节僵硬,活动障碍,右手手指麻木,无法握住东西。

  伤后他不能继续从事工作,甚至连很多简单的家务都无法完成。从一个工作稳定、家庭幸福的人,突然变成一个无法自理的残障人士,巨大的落差让他对未来产生了严重的悲观情绪。

  后来,陈某来到了佛山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物理治疗师对其进行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师指导其进行关节松动、运动训练,作业治疗师教他握住杯子喝水、刷牙,使用勺子和筷子的技巧……而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全体医护人员不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重燃希望,让他渐渐看到了康复的曙光。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陈先生受损的手功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最终他又可以骑上巡逻车出勤,为家人烹调美食,重拾了信心与勇气……  

 

  陈先生重返外出巡逻工作岗位

  一体化贴心服务,提供全面、专业、高效康复治疗 

  以上只是康复医学科经治众多成功案例的其中之一。据谢韶东介绍,除了用心用情服务好因意外致伤残的众多病患,科室还开展大量公益项目,如:

  关爱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儿童,筹办“健足运动会”

  定期举办“健足走天下”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电台、微信公众号、线下课堂等方式开展健康科普

  各类义诊服务等

  此外,该科近年来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引进先进的康复设备和专业人才,现已形成门诊-病房-康复治疗中心一体化的成熟配套运作模式。

  由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师等组成康复治疗团队,采用先进的康复理念,将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应用运动训练、作业训练、言语训练、吞咽治疗、物理因子等治疗方法,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个体化、规范化诊疗方案,大大提高了各种疾病的康复效果。  

 

  肢体功能训练

   

  手功能训练

   

  吞咽训练

   

  下肢机器人

   

  MTT训练系统

   

  多关节等速训练系统

   

  体外冲击波治疗

   

  物理因子疗法

   

  深层肌肉震动仪

  为了更贴近患者需求,康复医学科开设以下类型的门诊。有需要的患者,可通过微信服务号“佛山市中医院”-门诊服务-门诊挂号进行预约就诊:   

  1、骨科康复专家门诊

  以学科主任谢韶东为带头人的专家门诊。

  地点:1号楼1楼骨科门诊14室

  2 、康复一体化门诊

  由朱海丰副主任医师带头,把临床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团队配合起来,使临床门诊与康复治疗中心结合为一体,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的康复医疗服务。

  地点:6号楼15层康复治疗中心  

 

  (点击查看大图)

  爱残助残,康复医学科一直在路上!

   

  来源: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