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宝|运动损伤治疗后仍力不从心?高科技康复“神器”或能帮到你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2年04月19日 15:09

  随着运动健身等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各式运动中

  部分球类、拳击等剧烈运动

  容易引发运动损伤   

  有朋友就发现

  伤后即使经过治疗

  常常还是力不从心

  这是由于什么原因

  又该如何恢复往日状态呢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

  佛山市中医院康复一体化门诊

  一边涨知识一边探宝

  运动伤后恢复实力的“神器”

   

  元凶:制动休息致肌肉萎缩

  小陈在一次运动中不幸扭伤,医生诊断为左膝外侧半月板Ⅲ度损伤,选择保守治疗后,经过一个月的制动休息,其左膝关节活动度受限,周围的肌肉也因缺乏锻炼而变得萎缩无力,无法正常屈曲、抬腿和行走,造成生活不便。最后,他选择来到佛山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治疗,并确诊为由于长时间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肌肉继发性功能性萎缩和关节挛缩。

  据该科周尤成康复技师介绍,这类肌肉萎缩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数据表明,制动休息时间超过6周,就会发生实质性的肌肉萎缩,制动时间越长,不可逆的几率就越高。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发现患侧肌肉变松垮,或者围度与健侧对比缩小。这种看似“轻微”的变化会导致运动能力明显下降,患侧肌肉疲劳乏力,甚至无法完成某些动作如下蹲、起立等,尤其是对于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来说,将严重影响其运动表现。   

  “神器”:多关节等速训练系统登场

  周尤成指出,在多种训练模式中,等速训练是快速提升肌肉力量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比如对于小陈出现的肌肉萎缩、本体感觉及平衡能力下降的功能状态,周尤成为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制定了一个针对性的等速运动计划:利用先进的多关节等速训练系统,一是通过持续性的被动活动改善关节挛缩,增加活动度;二是通过系统先进的实时数据分析,产生最大的“顺应性阻力”,令肌肉在任何角度都能发挥最大力量,从而增强肌肉的活性,快速改善肌肉萎缩。  

 

  周尤成为小陈进行评估并制定等速肌力训练计划

  还是蒙查查?

  详细科普来啦!

  一起来涨知识吧!

  康复“黑科技”知多D 

  Q

  什么是等速训练? 

  等速训练是根据运动中肌力大小的变化,相应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运动按照预先设定速度运动,并能将任何超过此速度的运动力量转化为对抗性阻力的一种主动运动模式。

  Q

  多关节等速训练系统的运作和优势? 

  系统能通过健侧与患侧、同年龄段肌力相对比,精确分析出差异的百分比,以此作为患侧的目标值,并能通过定量分析运动过程中系统生成的力矩曲线,分析关节与肌肉的受限情况。

  通过这一精准的持续性被动活动,可最大程度避免肌张力异常的患者在运动中引发牵张反射,导致肌肉损伤,保证早期患者训练安全。

  而在等速运动过程中,系统将实时分析当前肌肉的力量与产生的角速度,根据数据分析生成顺应性阻力,令运动速度保持恒定,使肌肉无法产生加速度,在疼痛、无力等情况下其阻力将随使用者肌力减少而减少,保证患者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  

  视频

  (点击视频看实况)  

  Q

  适用于哪类症状呢? 

  适用于各项运动损伤康复,包括运动损伤评估、肩袖损伤、髌腱炎、交叉韧带术后、半月板损伤、肌肉拉伤恢复期、习惯性踝关节扭伤等;还适用于骨科稳定期康复,如骨性关节炎、四肢骨折术后稳定期、关节置换术后、术后废用性肌萎缩等。

  周尤成表示,该系统既能提供专业、精准的测试,又可以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肌力、肌耐力、关节活动度和本体感觉功能训练,使患肢恢复至正常运动水平。

  据统计,多关节等速训练设备从2020年引进至今,已帮助200多名患者恢复正常功能,重新回归社会。   

  据介绍,通过积极训练,小陈从不能正常坐凳子,到无需借助拐杖便可独立行走、蹲下,患肢从主动活动仅为80度恢复至正常角度。“疼痛减轻了,肿胀减退了,大腿的肌肉也结实了.....”小陈兴奋地表示自己愿意为等速训练代言,值得点赞,并提到还将继续坚持到我院康复一体化门诊进行等速训练,尽早地恢复正常生活、返回赛场。  

   

  康复一体化门诊 

  佛山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下设临床康复一体化门诊,让患者在早期就能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最大限度提高疗效,缩短康复进程。目前配备了进口的悬吊训练设备、体外冲击波疼痛治疗仪、深层肌肉振动治疗仪、超声治疗仪等先进康复设备,以实现快速康复。   

  来源: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