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小伙备战省残运会,昔日康复之路佛中医护航走出阴霾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2年03月28日 09:21

  第十六届广东省运动会和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将于今年6到11月在清远举行。  

  日前,清远媒体报道了运动员紧张备战的状况,代表清远出战残运会手摇自行车项目的19岁运动员小潘,受到了观众的关注。

  看着屏幕上这位不断加速疾驰的精神小伙,佛山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骨十三科)医务人员倍感欣慰和感动,原来,能有如今的状态,除了小潘坚毅自强的努力,背后还有我院康复医学科为其治疗的一段故事。

  沉重打击 

  小潘是一名脊髓损伤患者,三年前因意外被重物压伤,导致胸椎第10到第12椎体压缩性骨折,双下肢失去了运动能力,大小便无法控制。对于当时才16岁的他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和家人并不想轻易放弃。在当地医院完成手术后,小潘随之要面对的是脊髓休克期的康复治疗。据悉,脊髓休克期是指在严重脊髓损伤后产生的脊髓神经功能丧失,一般持续1-6周。尽早消除受伤部位的肿胀,能防止因压迫导致脊髓进一步损伤和功能丧失,因此,这期间的康复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意外结缘 

  多方打听下,小潘立刻转到了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经过专业系统评估,该科康复团队认为小潘如果能顺利度过脊髓休克期,还是有站起来的可能。于是,他们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包括药物配合针灸、理疗,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感觉刺激,以及专业的运动训练等,促进消肿和诱发各肌群收缩,避免血栓形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

  重燃希望 

  #1

  康复训练初期

  在一开始的运动训练中,小潘用双手紧抓床栏,试图调动全身力量去配合治疗师的口令,可双脚仍是毫无反应,屡遭挫败让小潘变得特别烦躁。治疗师韩世楠见状,不断给予暖心鼓励,让其重燃信心,坚持每天训练。让人惊喜的是,康复训练一周后,小潘下肢肌肉出现了收缩,同时盆底反射也能引出,说明损伤区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2

  个性化定制康复训练

  针对小潘喜人的变化,医疗组认为其病情趋于稳定向好,继续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康复治疗组则通过加大对其下肢周围神经、盆底肌的刺激,尽早引导患者进行间歇性导尿,同时加大对下肢肌肉的主被动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加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减重步行系统等引发更多神经传导的出现。而护理组则采用心理干预和宣教,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创伤后综合征,并预防局部压疮和全身性感染,做好尿道管理等。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下肢智能运动机器人

  #3

  坚持康复训练与治疗后效果

  在医务人员的关怀下,小潘得到了很大的鼓舞,积极接受训练,尽管每次训练完都大汗淋漓,依然坚持到底。凭借患者和医护治的共同努力,经过六个月的康复训练与治疗,小潘从辅助运动到自主运动,从独立坐起到独立转移至轮椅,最终做到利用拐杖行走,还拔掉了尿管,解决了大小便不能自控的苦恼。

  (出院后使用拐杖的小潘)  

  顺利出院!

  出院后,小潘在家乡清远的残联帮扶项目支持下,积极参加社会技能培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残联工作人员。还以残疾人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即将举行的省残运会,对未来充满信心。  

 

  (训练中的小潘)

  脊髓损伤康复

  # 康复医学科 #

  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谢韶东表示,脊髓损伤并不少见,这是由于各种损伤或疾病导致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多发于20至40岁中青年人群,致残率很高,很多患者肢体感觉、运动、二便等功能减退或丧失,只能卧床或由家人照护,容易出现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脊髓损伤康复是我院康复医学科的优势病种之一,科室专门建立脊髓损伤病房,拥有“医护治”专业技术,帮助患者及早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更多家庭减轻压力,让脊髓损伤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医护治”查房  

 

  文字、图片:夏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