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关节55-75岁最适宜
资料来源:佛山市中医院 发布者:system 时间:2022年04月12日 16:17

  随着银发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多,要求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不少老年人上了年纪,身体的整体机能不错,但关节因长期负重和磨损等原因出现退行性变甚至坏死,特别是全身负重最大的关节――髋关节,一旦出现股骨头塌陷,患者基本上不能下地行走,不但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像褥疮、肺感染等各种并发症接踵而来,往往成为诱发和加速老年人死亡的直接因素之一。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来说解除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比较成熟的处理方法,但对于以忍耐为传统美德的老年人而言仍有不少顾虑,例如:植入的人工关节假体寿命有多长?手术的风险有多大,多大年龄适合接受手术?

  人工关节能“活”20年以上

  人体的关节尤如同门板和门轴之间的合页,使用时间长了,合页容易生锈或掉脱,但门板和门轴还是好好的,只要更换了合页,门板依旧开合自如。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冯宗权主任医师介绍说,人工关节置换术并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么复杂,只是把已老化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在经过修整的骨表面植入一个人工关节和“托”,简单说就是在骨头外装个套,使其恢复平滑的关节面。

  很多人担心植入的人工关节能“活”多长时间?作为异物,植入体内是否会受到排斥?使用年限到了要不要重新翻修?冯宗权主任医师说,人工关节的寿命主要取决于假体的材质、医生的技术以及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术后对关节的保养情况。一般说来,只要挑选一间技术过硬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个体情况的人工关节,术后加强功能康复锻炼,勿对关节过度使用,大部分工人关节可达20年以上。“我们医院关节外科成立了近20年,目前每年关节置换术约一千台左右,理论上以前不少人工关节已临界‘报废’,但每年翻修的病例不足10例,可见对不少老人家而言,关节置换术可使其终身受益。”

  20多年来,人工关节的材质变化很快,且越来越先进,有金属对金属,金属对陶瓷,陶瓷对陶瓷,陶瓷对聚乙烯等,有的碳金属就像人体的骨头一样,植入后“长”得很快,有的关节假体还号称“永久关节”,但作为影响关节使用寿命的其中一种因素,目前未得到临床证实。冯宗权主任医师指出,材质不同,关节磨损的系数也不同,故选择关节假体时,并非越贵越好,要看自身的个体情况,例如,陶瓷对对陶瓷这种组合的磨损系数很微小,但其脆性太强,故年轻人不适宜选择这种材质。至于人体对假体的排斥反应问题,冯宗权介绍说,据国外的有关调查表明,全球每年70多万的关节置换术中,只有几例是可疑的排斥反应,现代假体材质的生物相溶性非常高,排斥反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55~75岁换关节最“着数”

  对于年轻人来说,因其社交功能的需要,身体素质也好,因关节置换术能使他们很快就能恢复平时高质量的日常生活,故一旦出现关节严重等问题时,他们对换个“零件”的接受程度比较强。“我们做过最年轻的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年仅18岁的高中生,术后可照常参加学校生活,一般的体育活动也可进行。”冯宗权主任医师说。

  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却难免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出于对手术的恐惧和假体的担心,主伙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无法逆转的终极治疗手段,很多年龄尚不算老迈的患者宁愿选择扛着仍然坚持保守治疗,而年纪较大的患者则担心自己的身体无法承受手术风险,情愿降低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冯宗权主任医师表示,综合各种考虑,关节转换手术最适宜的年龄是55~75岁,这个年龄段很多患者身体条件不错,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术后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特别是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患者,手术后患者无需长期卧床,减少了很多致残致死的并发症,此外,从手术目的和经济成本考虑,这个年龄段的患者换关节后多数可以终身使用,再更换的机率非常低。如果保守治疗过度,拖到75岁才接受手术,此时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进一步下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手术的风险也大为增加。“当然,有的患者身体素质比较好,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故八、九十岁甚至上百岁的患者换关节也屡见不鲜。但我们还是认为,55~75岁的手术年龄比较理想。”

  冯宗权指出,换关节后还要锻炼肌肉,保护关节,就像汽车注意保养与否车况会大为不同一样,适当锻炼,注意减肥,勿过度使用,定期随访,检查骨密度情况等,可使人工关节有更长久的使用寿命。(禤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