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老骨先衰?骨质疏松纯靠补钙可不够,这些壮骨妙招学起来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3年09月22日 08:39

  很多人对骨质疏松有很大的误区,认为年纪大了自然就骨质疏松了,并不是什么大病。

  实际上,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已居世界首位,成为对中老年健康、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

  此前“名医有妙方”系列科普就邀请到佛山名医、佛山中医院骨伤科中心副主任吴峰给大家解答相关知识。

  误区一:年纪大了就会有骨质疏松,不需要过多关注?

  据吴峰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骨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型)。

  目前,老年女性患者是骨质疏松的高发者,然而,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除了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外,如果日常饮食不规律、不科学减肥,消化吸收能力较差,也容易患有骨质疏松,这个是不分年龄的。正常人的骨量应该是在34岁左右时达到峰值骨量,如果青壮年时期不注重储存骨量,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会比正常人大

  由于骨质疏松症轻微时不容易察觉,一般无临床症状,很多人发现时已到较为严重的程度,主要表现为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和呼吸功能下降。

  最严重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它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还可能致残,《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不仅容易诱发骨折,还会增加感染和败血症风险。骨折患者长期卧床,会带来一系列身体问题,如肺部感染、褥疮等,增加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并增加死亡风险,因此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误区二:骨质疏松=缺钙,自己吃钙片就行了?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性腺功能低下、吸烟、饮食因素、缺乏体力活动或制动、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及影响、服用骨代谢的药物等。可见,“缺钙”只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骨质疏松不等于“缺钙”

  而骨质疏松症治疗则要贯彻“缓解骨痛、改善功能、提高骨量、预防骨折”的原则。如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平衡膳食中蛋白质、钙、磷之间比例,戒烟酒,少碳酸饮料,规律运动;控制或治愈导致骨量丢失加速的疾病(如糖尿病、风湿性疾病);对某些会影响骨代谢或加速骨量丢失的药物进行调整(如激素、甲状腺素)等。

  当然也包括直接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见,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项综合工程,并不是只单纯补钙就行的。

  另外,吴峰提到,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很重要,大家可参考IOF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和OSTA指数进行评估。  

  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或咨询专科医生。  

  误区三:喝骨头汤就能补钙,不需要另外服用药物?

  其实骨头汤里含可吸收的钙并不多,用1kg骨头熬汤2小时,汤中的钙含量仅为20mg左右,不能满足成年人每日钙需求,甚至比不上一碗牛奶,单靠喝骨头汤来补钙是不行的。而且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不宜过多食用。高效补钙食物包括绿叶菜、牛奶(纯牛奶、酸奶)、豆制品、虾皮、坚果等,水果也有高钙品种,如酸枣、欧李、酸角、沙棘、柠檬、小叶桔、刺梨、无花果、黑加仑、山楂等。

  钙剂的直接补充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吴峰并不推荐应用每片剂量非常大的钙片,肠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吸收的钙质是有限的,推荐300mg一片的小剂量钙片。目前最广泛应用的钙片是碳酸钙,属于无机钙,要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反应吸收,所以不建议空腹吃,要随餐或饭后服用 

  另外,补钙时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不宜进食含植物酸和草酸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如菠菜、苋菜等;也不宜同食过多的脂肪性食物,以免形成难溶于水的质酸钙、草酸钙或“钙皂”,影响钙的吸收。

  晒太阳也是可以促进维生素D形成以促进钙的吸收的。据吴峰介绍,晒太阳最好的部位是胸、背与面部等皮脂腺分布多的地方晒的时候不要隔着玻璃窗户,因为能产生维生素D的紫外线波长是275nm-297nm,这些紫外线是不能穿透玻璃的。而时间则是早上8-9点晒太阳比较合适,每天30分钟内为宜  

  中医药与骨质疏松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虚是出现骨质疏松的主因,同时与脾胃亏虚、肝气郁结、瘀血阻络和饮食失节相关。治疗方法以补肾壮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为主,经典方有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汤、身痛逐瘀汤等。此外,还要调节饮食、调畅情志、不妄作劳。

  我院的院内制剂如“岭南名方”入围品种骨补丸、补骨口服液、黄芪鳖甲丸、壮腰强骨膏方等,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很好,也深受患者欢迎。  

  

  

  

  最后,吴峰还给大家准备了4款强筋壮骨的药膳,赶紧给家中老人试试吧!  

  

  

  

  看完今天的科普,希望大家不要再忽视骨质疏松这一“沉默的杀手”,赶紧为“骨头”安排上“健康保险”吧!  

  作者:马志亮(吴峰教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