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柔情护幼苗,巾帼不让须眉志,近日,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团队获评2023年度佛山市“巾帼文明岗”,在向她们致敬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们的故事吧。
小儿骨科团队女职工
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为岭南地区首个专门收治儿童创伤、骨病和先天性、后天性肢体畸形矫正的科室,是佛山市“十四五”中医特色专科及医学培育专科。科室现有定编床位82个,年住院患者达3千多人次,手术台数达2800多台。
小儿骨科共有医护技36名,其中女性27名,占比超过60%。一直以来,团队坚持以“关爱患儿、呵护健康”为宗旨,为患儿提供专业的技能与贴心的服务,得到了患儿与家属的一致好评,是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严谨、服务热情、勇于创新的优秀团队。
传承精华融汇科技,精准治疗疑难病
10岁的小豪来自英德市连江口贫困山区,出生没多久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治疗难度大。由于当地医疗资源匮乏,加上小豪家境贫寒,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右下肢长期跛行,右小腿短缩4厘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在省委办公室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小豪迅速被安排到我院小儿骨科住院治疗。科室团队利用3D打印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精准为小豪实施手术。经过手术治疗与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小豪顺利康复出院。此次病例的救治被评为两地在乡村振兴大格局下推动医疗协作的一个缩影,也得到上级卫健部门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在医院党委、所辖党支部的领导下,小儿骨科团队以党建为引领,促业务融合发展,守正创新,在传承传统正骨十四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精准医学,包括3D打印、骨科手术机器人等,积极打造专科优势,吸引了西藏、江西、广西、贵州等全国各地,乃至也门、巴拿马、委内瑞拉等国外的患儿慕名而来,2022年还获评佛山市“十四五”中医特色专科及医学培育专科。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全员女将的护理团队也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科护士长陈婉敏带领团队改良研发护理用具7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研发的儿童多功能牵引装置目前也正在申请专利阶段。同时,主持佛山科技局课题2项、卫健委课题1项,获广东省护士协会团体标准立项1项;获佛山市中医适宜技术创新推广项目立项1项;作为主委单位成立佛山市护理学会小儿推拿与蜜芽罐技术专业委员会;参与编写骨科丛书《图说创伤性骨折的体位及康复护理》并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此外,科室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近年来培养青年人才3人、护理管理人才1人,骨科专科护士、佛山市中医骨干人才、康复专科护士各1人,其中女性比例超过50%,在妇女干部的带动作用下,科室凝聚力更强,也促进了学科的飞速发展。
以爱构建童趣病房,暖心服务获赞誉
由于科室收治患儿年幼,加之骨折影响,护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家长期望值高,患儿配合度低。特别是穿刺技术,要比一般的儿科难度大。然而,挑战即是鞭策,在护理团队的努力下,护理近十年无有效投诉,娴熟的技术赢得家属的好评,暖心的服务更是让家属感动。
护理工作
据悉,团队创新性地将“赏识教育”应用于临床,在日常工作中模仿幼儿园、学校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友好的肢体动作以及小红花奖励等措施,鼓励患儿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使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促进康复。同时,开展儿童友好病房建设,从服务理念、环境改造、儿童安全等方面,为住院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其中,环境上打造1米线的童趣走廊,营造充满童趣的病房,减轻住院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设置小儿康复活动室,放置各式书籍、玩具,供患儿阅读及玩耍;滚动播放健康教育视频,既为患儿提供娱乐的场所,又能提高其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受到同行的效仿。
此外,团队积极参与医校合作,协助佛山市红十字会博爱学校免费到病房为学龄期患儿提供义务教育课程,至今已为4500多名住院患儿提供课程辅导,降低了学龄期儿童缺学率。
开科以来,科室还坚持每年“六一”儿童节举办各式的游园会,元旦、春节等节日为患儿派发小礼物。在精湛的技术与暖心的护理下,科室近三年收到锦旗35面、表扬信及儿童绘画16份,备受患儿及家属认可。
举办创建儿童友好病房系列活动之健康教育比赛暨趣味游园活动
鼓励患儿勇敢接受治疗
展巾帼英姿,树公仆形象。小儿骨科团队的女职工将继续立足岗位,精益求精,着力学科建设,为患儿提供更专业的技术以及暖心的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争创一流成绩,为推动医院以及佛山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小儿骨科
摄影:冯灿等